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从社会学的学科角度来看,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和谐社会思想,都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要求,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升领导理念,建构领导价值均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价值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强调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基础上,提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它“从物本主义发展观转向人本主义发展观,从唯经济主义发展观转向协调发展观,从不可持续发展观转向可持续发展观,是当代发展观变革的主要趋向。”它所内含的平等、和谐宗旨为政治发展的平等、民主、稳定目标的实现,实现途径的选择都提供了鲜明的指导,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 (一)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而人本主义要求保护人的平等政治地位与政治权益,实现政治平等。 人本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要求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发展都要最终以人的各方面发展为目的,这就意味着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切实实现人的政治地位和权利的平等化,提高人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能力,发挥人的政治潜能,实现人的政治价值。 人的政治地位与权利的平等化,需要有法律的制度化保障,也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实施机制来确保法定权力的实现。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法已经赋予了中国人平等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但是,制度的规定并没有获得实施机制的充分支持,事实上的不平等仍然是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个显著的事实。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某些社会群体漠视自己的政治地位与政治权利;二是有些官员可以借助手中权力剥夺或压制人的自由权、申诉权等导致的不平等。这些都无形之中制约着社会的发展与和谐。而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求排除一切不和谐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等等,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科学发展观的人本主义也要求提高人的政治素质和能力,实现政治民主,这些都一一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最深刻最宝贵的政治价值。 (二)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发展要求为实现政治稳定提供了观念支持。 科学发展观要求发挥人的主动性,协调各方面的发展进度,实现整体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求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必须保持持久性。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既要兼顾经济效益,正确处理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又要注意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首先实现经济的稳定、有序、健康发展,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在此基础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的承受力,协调好各种矛盾,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同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切实解决脱贫、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通过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也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政治、法律保障和精神、智力支持。 但我们必须看到,现实的情况是,中国的发展过于偏重经济增长,导致中国的贫富差距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而据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秘书处对中国大陆和欠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收入差距的增大既不利于富有活力的经济成长和发展势头,也极大地阻碍了大多数民众对发展的参与,这种不公平的现状和不平等的机会还助长了国民的无责任化倾向,破坏了国家的凝聚力,势必影响政治的稳定。因此,政治稳定的实现有赖于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对官员的评估体系进行调整和变革。这都突显了科学发展观十分可贵的政治价值。 总之,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保证政治发展的平等、民主和稳定目标的实现,保证中国的政治发展选择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而这样做的结果是,政治系统能够实现持续的良好发展,最终能够保证人的政治权益,实现人的政治价值。 二、科学发展观的领导价值 科学发展观所折射出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必然要求对官员的评估体系进行调整和变革,要树立新的政绩观,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一)科学发展观的政治要求需要领导者树立新的政绩观。 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相关。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绩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创造政绩是为了发展,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讲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所讲的政绩,是为实现这样的发展而创造的政绩。总之,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这就有必要设计和建立一个体现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进步、协调平衡各方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结果统计和政绩考核的科学的指标体系。特别是对于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和领导,要弱化GDP增长的考评,强化就业等指标的考核。同时,以此为标准,使实绩突出的干部有成就感、荣誉感,实绩一般的干部有压力感、紧迫感,实绩较差的干部有愧疚感、危机感。总之,最根本的是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二)科学发展观要通过提高领导者的执政能力加以落实。 如果说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性理念,那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体主要是指各级领导者的执政能力)就是贯彻这一理念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实现这一理念的结果。这三方面构成了一个由理念到途径最后达致良好功能的完整的有机整体。其中,执政能力建设起着联系科学发展观这一理念和良好的执政效果之间的中介和枢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