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性现代化高等教育指标内涵 区域性现代化高等教育指标包括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两类。定性指标主要有四个方面:(1)充分满足区域内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包括满足他们选择高等教育的需求。(2)满足当地在业人员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需求。(3)区域性现代化高等教育应该有一批独具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学校,而且具有开放型特征,满足区域外和国际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需求。(4)积极参与当地政府决策与规划的咨询,高等教育发挥重要的政府智库与参谋作用,也包括对政府政策的评价、反馈与批评建议等。 定量指标也包括:普及高等教育的水平指标;区域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指标;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的质量指标;区域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存量指标四个方面。 高等教育的普及水平指标达到现代化程度,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应该在50%以上。此外还有:每十万人口中的在校大学生数达到5000人以上;25岁以上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等。一般而言: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或者一个省),现代化高等教育的水平要求在校生人数占该区域总人口数的5%以上。比如上海1800万人,在校生人数至少应该在90万左右或者更多;而像美国波士顿这样一个中等城市,总人口不到400万,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60万,已占城市总人口的15%以上。如果仅从家庭所在地学龄人口为分母的区域现代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有可能超过100%,因为考虑到要吸收外地学生,这表明其对区域的高等教育辐射力比较强。 高等教育的质量指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结构性指标,即这个地区高等教育的结构是否合理,这个区域有多少授予博士学位的学校、多少授予硕士学位的学校、有多少是教学型一般本科院校、多少是职业技能型的专科院校及学区学院等。要有一个合理性的结构,并不是高层次大学越多越好,因为社会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需要对口各种行业的各种层次、类型的学校协调发展。对于多数地区来说,合理形态应该呈现为宝塔形或梯形的高等教育结构。第二个是学科水平发展指标,包括学科总的数量多少,在全国的排名位次,得奖数(比如自然科学三大奖、哲学社会科学奖等),承担国家级项目数(比如承担多少国家科学基金项目),学科在全国、国际上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或在国内、国际认可度如何(比如召开过多少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是否为会议主持或提供大会主报告)等。另外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即该区域有多少特色院校,这些院校在全国的地位是否领先,或者是不可替代的。比如上海音乐学院,她不是一所综合性的一流大学,但她很有特色,在全世界也很有影响。再如上海海关学院是国内唯一的。第三个是生源质量评价。指该区域内的有影响的高校全国招生,在全国各个省份录取的学生最高分与最低分的排名。 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校的固定资产与教学设备总值;生均政府财政性投入、生均事业经费、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从生均年投入经费讲,发达国家是10000美元/生以上的标准,按照平价购买力计算,我国目前达到3000—4000美元/生);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包括获国际研究型大学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和外籍教师比例)、教师的年人均收入水平(这也决定了该区域的高等教育是否有吸引人才的能力,年平均收入应在10万元左右,按平均购买力计算相当于5万美元以上);师均的科研经费、社会服务所占办学经费的比例。没有对高等教育的高强度投入,就不会有相应的高水平产出,一般来讲,区域性现代化高等教育的总投入应该不低于区域内GDP的2%,最好能占到3%。人力资源的产出过程中,高校师生比过高与过低都有问题,惟有确定适合的比例,才能真正体现区域现代化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水准,其中包括教师队伍中有多少具有全国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中境外兼职教师的比例,通常应包括境外教师每年在校任职工作的最低时间要求,有的高校聘请长江学者,规定每年需来校工作三个月。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存量指标。人才培养的存量是指当地劳动者中具有高等教育(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总劳动者人数的比例。发达国家平均在25%—30%,美国达到40%,以上,国际一流大都市达到50%以上。据2005年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国内北京地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存量最高,达31%,上海为22%,居第二。我个人认为,当前我国区域性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人才存量指标应该不低于20%,其中本科生的比例应该不低于10%,研究生的比例应该不低于3%。 二、现代化高等教育的关键要素 区域性现代化高等教育指标要考虑该区域内所有学校的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包括各所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科研经费总量,社会服务的经费收入总量,所承担为地区服务的培训与咨询工作量等等。而区域现代化高等教育指标设立中,应考虑生均与师均一些量化指标,这样相同规模的省份间可以进行相应的比较。而在设立多样化的指标时,要考虑哪些是主要指标,并围绕主要指标,来提升区域内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现代化高等教育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国际化指标不可少。这涉及到高等教育的文化交流、辐射力等。具体包括留学生比例、国际教师比例和引进国际课程的情况。 教师来源宜多样化。教师来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普遍存在,而且没有得到重视。现在普遍存在一个观念,即认为自己学校培养的人才优秀,留下使用比较放心,来自外校的就是差的,其实不然。一般来讲,一个学校教师应该有50%甚至是70%以上来自外校毕业的博士,这会有利于避免近亲繁殖,在遗传学上说,同质结合容易造成生物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