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读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在轰轰烈烈的行政改革浪潮中推出的一种政府公共管理的新理论。尽管西方各国的改革的具体程序不尽相同,但都具有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取向,即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化的管理方法以及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来提高管理效率;在社会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政府应采取分权的方式改变原来金字塔式的科层官僚制,建立扁平式的非官僚。新公共管理定向的政府改革被人们定位为追求“3E”(Econmy、Efficiency and Effective)目标的管理改革活动。以英国撒切尔夫人的政府为开端,西方公共管理学界逐步形成了新公共管理思潮。这一思潮对西方各国的政府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基本趋势是由传统的韦伯官僚制模式转变为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管理模式。 (一)新公共管理的内涵 “新公共管理”有不同的名称,如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学、企业化政府理论等尽管这些名称不同,但基本上都表示同一种现象,即由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及实践向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实践的转变,并被人们描述为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领域的转移。 尽管各个流派对新公共管理的都有自己的观点,在公共部门的管理中确实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新公共管理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利用集权、监督以及加强责任制的方法来改善行政绩效,而是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效率,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并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 (二)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定位 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应该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即政府应该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政府只是起掌舵的作用而不是划桨的作用。因此,新公共管理认为,有效的政府是一个实干的政府,是一个能够治理并善于实行治理的政府。政府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首先应该扮演策划者和谋划者的角色,即对重大事情进行宏观上的决策、执行和监督。 2.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从而改变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重新进行定位。新公共管理还认为,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企业家式的政府应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并有较高的服务效率。 3.注重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传统公共管理注重的是投入而不是结果。新公共管理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应能主动、灵活地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求做出富有成效的反应。因此。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管理的资源配置应与管理人员的业绩和效果联系起来。 (三)新公共管理对我国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纵观西方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联系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在如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借鉴意义: 第一,政府应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打破其独家垄断的局面。在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中,政府是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行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不断深入发展的市场经济在要求明确有限政府的权力边界的同时,也进一步要求打破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在政府制度安排中引入竞争机制。一方面,政府在加强公共服务宏观管理的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放开一些公共服务市场,在一定的范围内允许和鼓励私营部门进入公共服务的领域。充分借助市场力量、社会力量,通过施加各种积极影响,让私人部门、社会团体、社区、志愿者组织等各方共同“划桨”,以弥补自己财力和服务能力的不足。政府部门的一些业务可采取竞争招标制(政府合同出租制),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都可参与竞争。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增加政策透明度,提高自身行政效率、效果和质量。这既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又有利于政府自身行政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新型政府的塑造。 第二,政府应逐步转变公共管理理念。传统公共行政强调“统治”,而新公共管理提倡“治理”。治理的主要特征是合同包工、权力分散、国家只负责根据市场的原则进行管理,同时倡导国家和私营部门合作、提倡公众的参与,强调政府和公务员对公众的回应性。在提供公共产品时,视公众为顾客,向顾客作出承诺,并赋予他们选择的权利,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可见,西方政府治理的观念是以公众为中心的。我国政府管理的观念也必须从以政府为中心,转变为以公众为中心。西方的公务员(Public servant)的直译就是“公仆”,这与我们提倡的官员要做人民的公仆不谋而合。在中国,破除“官本位”思想的束缚对于提升政府的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新公共管理调整政府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如实行“政府也无合同出租”、“竞争性招标”,鼓励私人投资和经营公共服务行业,打破政府的垄断,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缓解了政府财政困难。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比如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着因资金短缺而造成的“基础瓶颈”的状况,尤其是在当前“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背景下,国家有限的教育经费在“大包大揽”中捉襟见肘,一些以依靠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的高校“入不敷出”。而同时,高等教育一直是卖方市场,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私人和社会投资则难于进入单一所有制形式的高等教育领域。因此,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内外逐步形成一种共识:探索开放高等教育市场,由单一所有制形式发展成高校多种所有制办学体制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