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基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在当前二元经济结构仍然存在的现实情况下,除过统筹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贫富差距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顺应党中央关于“两个趋向”的判断,对基层特别是农村采取多予、少取、放活措施,建立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灾害、伤残等保障制度,解决好弱势群体、贫富两极分化等问题,加强新时期基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依托。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因此,小康社会不仅应该关注人们的生存需要,且应该关注人们的发展需要;不仅应该关注普通民众的需要,且应该关注特殊社会群体的需要。尤其是通过统筹城乡社保体系,使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破解区域经济发展“瓶颈”的基础环节。现存的“企业保障”、“单位保障”的社会责任关系固化了劳动力结构,使国有单位职工不具有流动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活力受到限制。加之劳动力市场保障制度不规范、“农民工”保障措施不完善、老龄化现象日益显现、经济发展环境受到资源局限等一系列经济问题的出现,没有相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存在巨大的社会风险。 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保障。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实现公民的生存权利以及其他人权的保证,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必须重视加强基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兼顾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一项紧迫性的战略任务。 二、新时期基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陈仓区针对撤县设区后的基本区情和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框架。 一是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险方面,全区企事业单位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四大社会保险累计达4.5万人,占参保人数近50%。2006年底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1.3万人,纳入社会化管理人数4592人,发放养老金3594万元;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9216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4944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890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数达429480人,参保率达到86.2%。参保队伍的结构由初期单一的财政供养单位发展到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等,人员覆盖在社会各个层面。商业保险方面,目前人寿等5家人险公司,人保等6家财险公司在我区设有分公司,竞争日趋激烈,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特别是寿险公司和人保公司已经构建了覆盖全区的人力资源网络,商业保险的覆盖面逐年扩展。仅人寿保险陈仓分公司就开办各类险种60多个,2006年人寿公司共完成意外伤害保险费400万元,同期办理各类意外伤害理赔案件3100起,支付赔款350万元,投保受益率高达87.5%,有效缓解了社会风险。 二是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完善。着眼于解决群众生活困难问题,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2006年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组织劳务输出12.1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5亿元。为6546户14168名城镇居民累计发放低保金1254万元,启动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贫困家庭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特困救助、灾民救助金497万元,发放救济棉被、衣物等40000多件。为农村特困家庭落实住房补助资金80.4万元。兑现各类惠农补贴2768.3万元。初步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为基础,临时救助为补充,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相衔接,政策优惠和社会互助相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 三是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6年为困难群众代交新型合作医疗参保费14万余元,为21700名住院群众报销医药费1426万元,报销住院门诊医药费69万元。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贫困生寄宿生活费、教科书费共计1099.8万元。新建人畜饮水工程27处,解决了1.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大力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偏远山区最后68户无电农户全部用上了电。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吃水难等切身问题得到突破性改观。 四是社会慈善事业日趋活跃。充分发挥慈善分会的作用,在灾后重建、寄宿制学校建设、特困户救助、困难学生救助等方面,共筹集各类善款近1500万元。去年16户福利企业共安置残疾人就业860人,新增就业82名,残疾人就业率同比增长10%。为300名70岁以上老人办理了寿星优待证,为200多名90岁以上老人发放政府津贴12.5万元。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投身慈善事业的热情日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