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文化建设也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然而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文化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协调,带有计划经济性质的文化体制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文化发展机制与进一步发展先进文化还不相适应,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品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以及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性障碍,解放文化生产力。本报告通过对柳州市文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找出制约和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柳州市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柳州市文化局下属事业单位20个,企业单位1个,其中副处级单位12个,在编人员596人。按经费来源划分,有全额拨款单位9个,差额拨款单位6个,自收自支单位5个,涵盖了文化行政执法、专业艺术表演研究、图书、群众文化、文物博物和文化经营等专业门类。六县四区文化系统共有45个直属事业单位,在编人员579人。“十五”期间,柳州市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文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进行机构改革,逐步转变管理职能。 精简机构,激发活力。在2001年机构改革中,市文化局机关按照精简机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对内设机构进行调整,改革审批制度,压缩审批时限,在市行政审批办证大厅设置办证服务窗口,既提高办事效率,又方便了群众办事。同时严格执法程序,促进执法规范化公开化。 (二)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优化内部管理机制。 一是全额、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进行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如市博物馆、文化市场稽查队、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等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职工全员聘用,津贴分配拉开档次等。 二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进行的三项制度改革。如文化艺术中心中层以下干部采取任命与竞聘相结合,层层聘用;分配方面采用岗位效益工资制,效益工资直接与经营利润挂钩。市电影公司彻底打破企业内部干部、工人界限,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任职管理实行聘任制(或优化组合上岗);同时还进行机构精简,实行结构工资,效益与工资挂钩,促进了管理,激励了员工,公司效益连年攀升。 (三)整合人才资源,改革用人机制,打造艺术精品。在创作舞台艺术精品《八桂大歌》时,剧组不仅在市歌舞团等专业剧团中选拔演职员,还从系统内的艺术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稽查队、艺术馆、幼儿园,系统外的机关单位、部队、企业艺术团等抽调相当人员,组成160多人的演职员队伍,保证了文化精品制作。市文化系统还打破常规,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和引进。 (四)引进市场机制,培育市场主体。柳州市目前有国营演出经纪公司2家(市演出公司和文化艺术中心),私营演出经纪公司1家(恒星演出艺公司)。注意扶持私营演出公司参与竞争,在组织重大节庆活动时主动邀请其参与合作,引进重大演出项目,保证了演出市场的合理竞争和有序发展。 (五)文化产业初步发展,国有民营相得益彰。柳州市文化产业主要由国有和民营两部分组成,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文艺演出、文化娱乐、影视、文博展览、图书信息、艺术培训、节庆活动等产业门类。国有体制的文化产业年经营收入近1500万元。通过成立行业协会的形式在管理民营企业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形成了多门类、多层次、多形式、多投资主体的文化娱乐市场,如全国连锁经营的“苏荷”、“钱柜”以及股份制形式的“皇家凯歌大剧院”等销售额上千万的娱乐场所有5家以上。从事动漫产品研制的企业市蓝海科技有限公司,其产品远销德国、台湾等地的。到2005年底,全市(含各县)登记在册的卡拉OK及歌舞娱乐场所289家,电子游戏室110家,音像制品经营户855家,互联网网上服务场所480家,从业人员将近2万人,年营业收入近五亿。 (六)财政投入有所加大,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十五”以来,柳州市市级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见表1),2001-2005年,累计投入金额达10562.8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为7433.66万元,拨入专款3129.19万元,使文化事业发展得到了有力的保障。期间,也进一步加大了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基础设施,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如:投资2600多万元扩建了市博物馆,馆舍建筑面积达12858平方米,柳候祠恢复清代建筑风貌工程完工,柳州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陈列馆建成开馆,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建成开馆等。同时县区等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十五”期间,各县区对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各县区累计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751.7万元,目前建成乡镇文化站98个,其中建成达标乡镇文化站37个,自治区示范点18个,县级文化馆8个、图书馆8个,乡镇图书馆16个,村屯、社区图书室150个,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21个,其他文化基础设施还有文化活动室、阅览室等。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