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专业化浪潮,使教师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冲击,从而引发了对教师专业属性近三、四十年的争论,并形成了教师职业只是一种“半专业”、“准专业”的结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以及现代教育思想的进一步确立,特别是面对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和信息化、全球化对教育的严峻挑战,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对教师职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期待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人们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艰巨性、自律性、典范性、创造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有了更充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日渐凸显。这些都从不同层面不断改变着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看法。教师专业化已成大势所趋。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师职业特点作出定位:“教师工作应被视作一种专门职业。它要求具备经过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与专业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拥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至此,世界各国的教师专业化研究进一步深入,教师专业化逐渐成为共识,其内涵也基本得到了明确。 一直以来,我国教师的培养体系应该说还是非常“专业化”的,但真正现代意义教师专业化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只是近五六年的事。然而,由于这一趋势顺应了时代变革的潮流、指明了教师发展的方向,是一条迅速提升教师素质的途径,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因而倍受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的推崇和青睐,被较快地推广开来。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都获得了一定的突破,现已基本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有关部门也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专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条件和培养体制,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其基本含义是,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教师资格的管理制度等。”有学者也曾提出教师角色的四个特点:“以学生利益为前提;强调专业知识和技术;信守教育理想,献身教育工作;参与专业决定,承当专业责任。”教师专业化促进了人们对教师职业认识的升华,实现了质的飞跃。教师不再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随着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必然导致班主任专业化问题的提出。 一、班主任专业化是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定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但一个很棒的学科骨干教师,未必就一定能当好班主任。事实上,班主任的专业素质和角色位置与任科教师确实是不完全相同的。班主任除了和科任教师一样要完成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在中小学,班主任的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全面健康发展,进而决定着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整个家庭的幸福与快乐,关系到一代乃至几代人的生存环境问题。从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时,家长和孩子除了选择学校之外.更多的还要选班主任,导致在中小学里,常常出现有的班挤满七八十人,有的班门可罗雀的极不正常现象。由此可见班主任在家长和学生心中的地位。在今天,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已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班主任的专业道德、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高低。事实证明,没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班主任队伍,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班主任工作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从1952年3月教育部规定“每班设班主任一人”开始,班主任便以其特殊的身份在我国基础教育舞台上一直活跃至今。其间,对班主任的职责也曾作出过一些规定,试行班主任津贴制度,教育部还专门制定有《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条例》,具体规定了中学班主任的8条职责和小学班主任的7条职责,对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作了明确界定。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党和政府对班主任专业性强、劳动复杂艰巨的肯定,体现了班主任专业地位的不可动摇性。说明了班主任专业化的内涵必然要比一般教师更加丰富,其专业化标准也肯定比一般教师更高。 有人说,20世纪教育的失败不在于教授科学、语言或数学的失败,而在于没有教会人类和平地共存,并使个人和社会的潜力得到充分而公平的发展。从而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痛定思痛之后,世界各国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时,不约而同都把人文精神的培养放到了特别突出的位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明确提出本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育要以人为本,教师首先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已被更多的人所认同。 为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完成历史赋予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国政府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制定出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其中,确定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上述目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90%以上的内容涉及如何“做人”。毫无疑问,这些目标的达成必须主要依靠班主任去实施。反过来说,新课程的能否顺利推进决定于班主任工作的成败。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浪潮,实现新课程制定的学生培养目标,班主任必须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通过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班主任专业化的目标 目标的是否正确和可及,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各校应当根据班主任的状况,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我校在班主任专业化的实施进程中,着力引导班主任树立以下几方面的发展目标。 1、精神目标。要当好一名称职的班主任,我们认为必须具备四种基本精神。一是立志终身从教,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无怨无悔的执著精神;二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精神;三是为班集体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默默无闻地工作,不惜牺牲时间和精力,甘守清贫、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四是勇于突破常规,标新立异,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创新精神。 2、情感目标。首先必须做到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真挚的爱心是班主任赢得学生信任,建立良好班集体不可须臾离开的法宝。“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班主任要像爱自己的孩子和亲人那样不带任何偏见关爱班上所有学生。其次必须有炽热而丰富的情感。冷酷无情,态度生硬,表情冷漠,喜怒无常,对学生非吼则骂的老师根本不配当班主任。班主任面对学生的进步和班集体荣誉要比学生还要显得高兴,面对学生的退步、错误要表现出比学生本人还要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