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初中学校的办学竞争愈演愈烈。民办校、公办特色校、普通公办校在各自的层面上相互竞争,目的在于抢生源、抢市场、做名气、做牌子、求生存、求发展。当然,教育需要竞争,有竞争才有动力,有发展。然而,如何把来自升学竞争方面的压力努力转化为提升办学水平的动力以及事业发展的生产力?近年来,我们从人本管理入手,强化目标管理,努力创新管理机制,不断丰富学校质量管理的策略,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注重人本文化 培养自我发展意识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曾说过:文化管理比科学管理更优越的是:更能激发培养人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意识。他举了个例子:原始管理时,老李和老张分蛋糕,用刀切,可总有大小,因此很难造成心理平衡;“科学管理”的特点是将蛋糕放在天平秤上分,两人分得一样大,看似很公平,但又造成了心理障碍,缺乏人情味;“文化管理”则是两人中有一人来切蛋糕,但切的人让不切蛋糕的人先拿,这样两个人的情感和自主意识就出来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进行文化管理的意义。 的确如此,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今天,在诸多管理中,学校把教师管理作为第一要素,树立了“以教师为本”、“教师发展第一”的管理思想。在人的管理上,我们应该追求这种文化管理,也就是让这种管理充满着人性化、人文化的色彩。其目的是争取让每一位教师在学校自觉地工作好、生活好,能体现出价值,能产生出成就感。 我们学校在这方面的做法:一是让名师自然地成为立校之本。学校的品牌形象必须依靠一批品牌教师来树立,前几年,我们本想通过评比来确定一批名师,但经过深入思考,感到名师的产生不能简单地通过评比来操作,因为一搞评比就要排出条件,一有条件就要面面俱到,缺一不可,这样,操作上就会遭遇尴尬,事实上名师是自然形成的。我们学校就把工作重点转向为优秀教师尽可能多地创造一些条件。在行政管理方面,在教学把关方面,在指导青年教师方面,在教科研方面,在班级管理方面等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其自然而然地在实践磨砺中成为学校的品牌教师。令人高兴的是,在我们学校,已经或正在涌现出这样一批教师,并且在校内外产生了一定的知名度。二是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力求民主办学,对教师努力做到工作上的支持,生活上关心,人格上尊重。学校的重大情况及时在全校通报,教师的合理需求尽量给予满足,学校尽可能多为教师提供服务,除了必要的刚性管理以外,学校最大限度实施柔性管理,让教师实行自我管理。我们感到:和谐比约束更为有效。三是我们提出了让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成名在江南的职业目标。这几年,教师队伍更替加速,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已超过50%,因此,要大面积提高质量,必须大比例培养青年教师。这几年,我们学校不断完善青蓝工程的实施方案,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类业务活动,特别是在教师课职务的安排上,注重安排或让青年教师自我选择最能发挥自己长处和潜能的岗位。同时在管理评价方面,对青年教师更多地给予发展性评价,注意保护青年教师的自尊,坚持以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为目的。 二、注重目标管理 优化教育资源 进行目标管理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我们学校在学生层面上质量目标的总要求是:让失败率为零。即不管什么层次的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与管理,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初中与高中不同,高中生经过中考分流,已有一个大概的定位,而公办初中的生源质量则是一个非常难测的问题。我们学校重视对学生差异资源的开发。一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目的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各得其所。二是加强针对性教学、个别化帮助。我们要求各科教师尤其要重视那些可能要失败的学生,更多给予具体帮助,使其多年形成的差异和消极性有所化解。三是尊重学生,建立平等与互动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它的作用比一般的说教、简单的惩罚大得多。四是重视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使其成为弘扬学校文化、营造进取氛围的宝贵隐性教育资源。我们学校每年都要定期表彰和宣传一批优秀学生标兵,今年又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了“感动心灵、感动校园”的人物展评活动。 同样,教师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天然的教育资源。学生对教师来说应该是一种再生的教育资源,两种资源的有序组合,师生情感的良性互动应该是师生和谐的最高境界。学生的教育资源,经过教师有深度地开发、有力度地挖掘、有精度地提炼、有高度地引领,其潜能发挥就会更快,成长的空间就会更大。在06年中考的所有科目中,在我们学校近900名公办学生中几乎消灭了不及格。600分以上的高分比例为24%,超过市比例达12个点。实验分校高分比例达到了64%。我们基本实现了让失败率为零的学科质量管理目标。 我们学校在教师层面上质量目标的总要求是:站在讲台上的任何一个教师个体,都应该力争成为本学科教师群体水平的代表,即个体劳动应该体现集体智慧。在师德方面我们也提出:学校的每一位员工都是学校形象、学校品牌的一个窗口,每一个窗口都是对学校管理品质和教育质量直接的动态的反映。 三、提升专业发展水准 实践良好的质量行为 近年来,我校努力探寻优化教育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准的突破口,力争让教师在按照模式规定的程序中进行创造性工作。我们建立了备课组活动的制度、建立了班级教导会的制度、建立了期中质量分析制度、建立了优秀试卷和优秀备课组的评比制度等等。通过这诸多质量行为的积淀,学校形成了良好的践行质量行为的风气。我们认为:良好的践行质量行为的风气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一经形成,便可以振奋人的精神,规范人的行为,使教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风格、工作方法进入良性循环,为学校的质量管理提供充分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