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局,瞩目长远,确定了到201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初步实现教育国际化,建成全国一流教育强市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的现代化,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抓手。无锡在全省现代化战略中担负的重要责任,更是要求我市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必须走在全省第一方阵。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同志最近专门对我市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我市教育现代化要走在全省前列,以县(市、区)为单位的教育现代化验收力争年内通过”。今年五月份,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会,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形势、要求和责任。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教育工作者,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努力,确保全市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年度目标得到全面落实。 我市从1993年启动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以来,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江阴市已通过省组织的县级教育现代化建设预评估,其他市(县)、区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对照《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还存在明显差距,尤其在优质均衡发展、装备条件升级、师资队伍建设和素质教育推进等方面,还需要作艰苦扎实的努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务必切实把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认真对照省定标准,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摸清家底,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集中力量,提优补差,努力抓紧抓好、抓出实效。一是要自我加压,志在必成,力争年内绝大多数市(县)、区都能通过省验收或基本达到省标要求。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指标,要重点突破,力争全面达成或基本达成;一些基础较好的指标,要主动提高标准,体现超前性和示范性;二是要努力处理好区域经济与教育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发展与改革、普及与提高、速度与质量、公平与效率等关系,通盘把握教育观念、教育发展水平、教育体系、装备条件、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等教育现代化各要素,不断完善区域教育总体发展规划,着力提高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三是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发展”,充分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坚持以县为主的同时,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为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四是要坚持以我为主、尽职尽责,主动与发改、财政、人事等部门紧密配合,同时要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努力形成推进县级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是当前全市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今年全市各地和市学校管理中心对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作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扎实努力,为全市教育持续、健康、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1、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项法定的基本方针,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在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和重视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要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完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年度目标管理项目。要认真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和网络文化建设的要求,切实抓好学校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教育。要认真落实减负责任制,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早晨到校和上课时间、在校活动总量、家庭作业量,严禁节假日违规补课。要根据陈至立同志在锡视察教育工作时的指示精神,扩大社区、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度,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全面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要大力促进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基础教育高位均衡是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基础,应该成为我市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要加快区域化推进婴幼儿早期教育进程,健全0—3岁早期教育管理网络,省实验幼儿园和市一类幼儿园要全面开展早期教育实验。要继续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改造100所农村相对薄弱学校,“四项配套工程”达省定三类标准。加快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35%以上小学和初中达到或超过省定二类标准,创建一批高标准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加大星级高中建设力度,在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和省以上重点职校就读新生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90%。 3、要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围绕区域性职教中心建设,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倍增计划,全市中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达23万人,各类职业培训超过40万人次;继续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加强职教资源整合,启动高水平示范性中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加强省、市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推进社会教育快速发展,继续完善社区教育网络,推进乡镇成教中心标准化建设,确保30%达标,各类培训达7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超过5万人次,青壮年技能培训率达75%。推进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为职教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4、要积极服务和支持“两个提升”工程。狠抓提升人口素质和提升企业素质,是市委、市政府推进全市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全市教育要立足全局,积极配合,主动支持和服务。要积极贯彻“两个提升”工程各项要求,努力提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着力完善社会化培训教育体系,科学合理把握教育政策导向,推动构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要全面落实促进提高区域人均受教育水平的工作措施,切实做好指标考核等相关工作,年内区域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市下达的指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