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欠发达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农村底子薄、经济总量不大,农业“造血”功能差,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极其有限,农民生产生活困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明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西部欠发达地区结合实际,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实践、创新和总结,这其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但也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少数地方和少数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片面性、消极性和盲目性。少数地方和少数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内涵的理解上,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新村庄建设,是拆旧房、盖新房、修道路、变村貌,忽视了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这个根本;在建设主体上,不充分挖掘群众潜力,存在“等、靠、要”思想和“包办代替”做法,整天翘首以待上级财政投入,上面给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在建设模式上,缺少调查研究,不能因村制宜、因村定策,盲目搬抄,没有自己的特色建设思路;在具体工作上,急功近利、求急图快,重主观臆断轻客观实际,重“点”上突破轻“面”上推进,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存在脱离实际、顾此失彼现象。有的建设村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模仿外地做法,上了一些暂时可以不上的项目,搞了一些暂时可以不办的事情,而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却束之高阁;有的建设村“好钢没用在刀刃上”,钱没有花到点子上,甚至盲目上一些不切实际的建设项目,结果是“杯水车薪、泡沫不见”,难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资金短缺存在普遍性。一是政府投入有限。多数地方来自国家、省的新农村建设扶持资金少,本地各级财政困难,投入十分有限,尤其是贫困地区财政属于“吃饭”财政,多数县、乡(镇)政府只能基本保工资、保运转,很难再拿出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虽有不少地方采取争取项目投入的办法来解决资金来源或投资不足的问题,但大多数表现为“上面有项目、下面就投入,上面无项目、基本不投入”的怪症。二是部门资源有效整合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既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又存在资金分散、衔接不够、效率不高等问题。目前各级政府参与分配管理支农资金的部门都有十几个之多,部门之间衔接沟通不够,各种支农投资基本上都以“条条”为主,在使用方向、项目布局、建设内容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复,难以形成合力。一些地方大力整合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的优势资源投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相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部门优势资源依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整合。三是农民自筹资金难。绝大多数农民仅仅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近年来虽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就地转移,经济拮据现象有所缓解,但是多数务工农民的工资收入,绝大部分用于吃饭、穿衣、治病、子女上学等支出。因此,要绝大多数农民拿出较多资金改变生产生活条件还有很大困难。特别是一些地方宣传发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投入新农村建设方法单一、力度不够,致使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义务投工投劳、投料投资建设新农村的热情不高,加剧了农民自筹资金的困难。四是村集体出资难。绝大多数村由于资源匮乏、区位不佳、政策不活、人才不多等因素制约,缺失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近年来虽在培育致富产业上花费了不少力气,但产业特色化不新、产业规模化不大、产品优质化不精,没有形成强劲的市场竞争优势,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是“空壳”,没有资金用于村公益事业建设,要拿出较大资金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困难。五是融资渠道少。农村金融渠道少,加之投入风险较高、回收周期长、回报率较低,导致农村投资资金较少。据调查,目前除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向农村投放建设资金外,其他金融机构已很少向农村投资放贷款或支持项目资金。同时,一部分农村有钱人向城镇或城市转移,民间资金转化也面临新的严峻挑战。这些问题致使整个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与所需资金相差甚远。“解决钱从何处来”的问题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务必审视的主要问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 (三)发展存在不平衡性。从行政区域上看,各地农村实情特点不同,基础条件不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各异,基础条件好、有资源区位优势的村子建设进展顺利,基础条件差、无资源区位优势的村子建设进展困难;从农村整体上看,政府财政重点扶持村建设进度快、成效明显,而非政府财政重点扶持村建设进展慢,成效不大;从单个政府财政重点扶持行政村来看,多数行政村将扶持资金投入在某一个或几个自然村(村民小组)的建设上,没有做到整个行政村同步推进,同一行政村得到扶持的自然村与没得到扶持的自然村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从工作的全面性来看,少数地方未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系统工程统筹考虑、全面推进,或局限于抓某项工作、解决某个突出问题,或局限于抓硬件建设而忽略软件建设,存在抓“点”忽“面”、顾此失彼的问题。 (四)农民素质提高难。一是缺乏科技知识。受教育条件、传统思想和其他因素的限制与影响,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众大多数受教育程度都不高,绝大部分仅为初小文化,虽有一部分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的年轻人,但大多都已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仅是一些低学历、低文化且年高体弱的老人、妇女或儿童。二是缺乏致富技能。由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基础较弱,对农民群众的致富技能培训相对滞后,虽然近年来在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上有所加强,培训方式也日趋灵活多样,但总的来讲,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特别是一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尚未达到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三是缺乏民主法制意识。由于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和民主法制意识淡薄等原因,部分农民对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等认识不深刻,对村集体诸事不关心,诸事不参与,诸事不知晓,成了村里的“局外人”等等。 (五)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亟待规范。首先,一些地方、一些建设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缺乏统筹性、民主性、可行性。城建部门在搞规划,交通部门在搞规划,教育部门在搞规划,农林水畜部门也在搞规划,各搞各的规划。如何把各种名目的规划统筹起来,在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意见和建议、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编制切合自身实际的建设规划,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和任务,是急需研究的问题。其次,一些地方、一些建设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缺乏全面性、特色性、前瞻性、计划性。要么重村庄建设轻产业发展,要么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要么重现代生活方式轻农村历史文化底蕴,要么盲目搬抄他地模式忽视自身实际,要么先建后拆和重复浪费,要么知道近期干什么不知长期干什么,等等类似问题,在一些地方、一些建设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不同程度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