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方位过渡的历史变革期。伴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和急剧转型,社会经济生活的利益结构、权力结构以及权威结构已经和正在经历一场剧变。与此相对应,传统的行政伦理体系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其理论范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已难以容纳或解释时下我国行政伦理的现状,正在逐渐走向式微。由于传统行政伦理规范的弱化,而新的行政伦理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还未能有效约束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和个别行政人员的自利冲动,因而导致各类行政伦理失范现象的普遍存在和大量产生。 一、行政伦理失范:行政伦理重构的逻辑起点 理论界一般认为,行政伦理是指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行为规范的综合,是维持行政管理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合理、正当关系的原则和规范(丁煌,1999:103)。而在行政管理以及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行政主体和行政人员往往置这些理念、原则和规范于不顾,运用公共权力满足私利,导致公共利益受损,这种现象被称为行政伦理失范。 从本质上讲,行政伦理失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它所涉及的对象是公共事务,所追求的首先应是公共利益。然而,在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行政人员往往会置行政伦理的规范和原则于不顾,导致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发生。一言以蔽之,公共权力被用来满足私利,即为行政伦理失范。 1、行政伦理失范的成因分析 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非常复杂,从整体上分析,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作为政府治理主体的“经济人”特性。现代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官员并不具有更多的“利他”意识,他们有一系列的偏好,在做出决定时总是寻求最大可能的收益和最低的成本。这种追求个人或团体效应最大化的自利性使得行政人员为社会提供某种角色或服务的时候,通常是在理性支配下追求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在追求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如果行政人员的“经济人”特性如果不加任何束缚,在不适当的制度机制背景下,就会产生腐败。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体制转轨与制度创新的阶段,行政人员人性中的自利因素加上公共领域以权谋私的机会,便成为腐败滋生的首要因素。 (2)对行政人员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硬性约束。以往,政府在行政伦理建设问题上,习惯于从精神层面号召、宣传,而忽视从制度规范层面建立伦理的运作、保障机制,过于强调自律,而忽视他律,这就使得对行政人员的伦理要求仅限于软约束。同时,由于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尚缺乏完整、严密的监督制度和相应的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监督效能的发挥。加之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无法保障外部监督主体对行政人员权力行使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致使外部控制机制日渐乏力,流于形式。权力监督机制的软化必然造成在现实的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行政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在权力运行机制中处于一种彼此分离的现状,从而为权力的异化和行政伦理失范提供了滋生的空间。 (3)行政人员的利益驱动和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形成一个以利益导向为核心的社会动力系统。在此系统中,人们运用各自可资利用的资源和优势来获取个人利益成为全社会集体行动的逻辑准则。从目前来看,我国对行政人员的利益驱动与激励主要以精神激励为主,相对忽视物质激励。随着行政人员自利性的充分激发和传统道德激励功能的逐渐式微,缺乏物质激励基础的道德激励逐渐失去其往昔的威力。由此,公仆角色的社会期待便与行政人员的自利性冲动形成一种矛盾,使其行动处于两难的境地。行政人员的最大资源和优势就是手中的公共权力,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种两难就很容易以变态与扭曲的方式在行政人员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很容易把公共权力用作谋取私利的工具。 2、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形式 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按照学理分析,行政伦理失范大致可以分为八种类型:(1)经商型;(2)权力寻租型;(3)公款公贿型;(4);贪污腐化型;(5)卖官鬻爵型;(6)渎职型;(7)泄密型;(8)隐匿财产型。如果根据实际表现进行归纳,在当代中国,与腐败相关的行政伦理失范包括:政治类失范、组织人事类失范、经济类失范、失职类失范、侵犯公民权利类失范、违反社会公德类失范和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类失范等七大类型,具体表现超过百种。无论哪种类型的行政伦理失范,其实质都在于行政权力主体放弃或违背行政权力的公共性,进行非公共的活动,实现非公共的利益。 3、行政伦理失范的严重危害 近年来,行政伦理失范的频发,给我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建设带来了很大危害,主要有: (1)行政伦理失范造成巨额经济损失。这主要涉及贿赂、贪污、挪用公款等经济类行政伦理失范以及一些行政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给国民经济造成的不可弥补的巨额经济损失。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在行政人员涉嫌的犯罪中,经济犯罪占80%以上。仅1999~2001年,用于贿赂和腐败行为的金额占GDP的5%~7%。经济类行政伦理失范和腐败严重阻滞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GDP的增长。 (2)行政伦理失范导致政府信用不足。行政人员作为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代表,直接代表政府的形象,其信用状况直接与政府信用状况挂钩。因此,行政人员发生伦理失范就必然会导致政府信用不足。有些行政人员参与经商,自办或与他人合办盈利性企业,或在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工业、金融等公私企业中兼职。有些地方政府机关办经济实体,并干预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行政人员的伦理失范影响恶劣,极大地损坏政府形象,破坏了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和权威,导致政府信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