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改革要注重外因和内因。从外因来说,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社会形态的变化对学校管理的理念、内容、体制、组织、模式、方法等都提出了变革的要求,学校管理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理念和行为。从内因来说,就是要注重校本管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郑金洲先生将“校本”含义简述为“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三个方面,最终还是促进人全面健康的发展。 近年来,我校管理改革以学校为本体,以发展为主旨,以人为主体,注重学校的传统制度、发展特色,在学校定位、师资培训、生源改善等方面,较好地体现了校本管理理念,从而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科学民主的管理体系,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一个企业的成功,来自一个完善的体系。同样,一所学校的兴旺,需要一个健康的机制作保障。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行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的机制,并探索建立新的学校管理制度,这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我们努力形成校本管理体系,创新科学的用人机制,确立科学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建立既有传统特色又有时代文化的现代的学校体系。 1.充分发挥教职工主人翁作用,加强民主建设。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学校将发展愿景转变为教职工的具体工作目标和实际行动,定期召开教代会,商议学校重大决策。近几次教代会的主要议题涉及新的办学目标、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方案调整、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群体、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我校还召开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座谈会、交流会,广泛征求教工学生的意见;与民主党派加强交流与沟通,及时征求意见。在上级的指导下,我们成功实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并基本形成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长效机制,这十分有利于开拓选人用人的渠道,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干部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继承以和为贵的办学传统,实施柔性管理。所谓柔性管理是不同于用强制的行政手段和制度的控制力进行的管理,它是按照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而采用的非强制的软控制,是通过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驱动力,而把学校管理目标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我校90多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勤奋、踏实、团结、进取”的优良校风,在工作态度上体现为以校为重、敬业奉献,在人际关系上体现为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在教学业务上体现为资源共享、互相促进。这种以和为贵的办学传统,对进一步形成学习型的和谐校园非常重要。鲍尔·沃尔纳认为,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但这种柔性管理并不是不讲原则的中庸调和,更不是消极低沉、甘守平庸的不思进取。我校最近推行了绩效考核,内容有师德形象、德育管理和工作业绩等多个方面,它的目标并不是单纯为了绩效薪酬的分配,而是涉及到激活教师创造力、指导教师职业发展、教育培训,还进一步涉及到教师的层级晋升与职位调整等。在推行过程中,关键是“柔”与“刚”的把握。我们努力在刚性和柔性中寻找平衡点,不轻易破坏柔性管理的氛围和传统,尽量通过科学的、文化的、艺术的管理方式营造和谐校园。 3、顺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加大合作交流的力度。近年来,国际化教育已成为开拓教育视野、创新教育内涵的重要渠道。领导、教师先后赴西欧、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考察学习,并组织学生出国修学旅行,同时,聘请外教来校任教,吸纳外来教师的先进理念与新型教法,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新意,洋溢欢乐。这些措施进一步促进学校师生与发达国家师生的深度互访和思想、业务的提升。我校已成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实验学校,去年又成为江南大学附属中学,因而在信息资源、教育科研、教育实践等方面有了更广阔的渠道。与高校进行合作与共享。在国内、在社区范围内,我们则加大与社区、与家长的交流合作,我们完善“双向互动、互相支援”的社会参与机制,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建设,倾听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让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管理改革,将社区优势变为丰富的办学资源。 二、强化教职员工的育人素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教学艺术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我校通过标准狠抓这项关键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开展“德润教工”活动,培养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教工不仅要有“言传”的责任,还要起到“身教”的重要作用。全校教职员工不断追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至贤”境界,从而使学校形成了“以德润身,铸造高尚的品德;厚德育人,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德润教工”活动,主要围绕爱国与时俱进、理念科学先进、爱岗敬业廉洁、工作锐意进取、师生平等和谐、文明团结协作、加强党团建设等七个方面开展。我们讨论修订师德形象,聆听校友黄树生博士的专业成长报告,学习全国特级教师和我校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职工教书育人的自觉性。通过这一活动,领导提升了现代教育观念,树立了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并以推进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大胆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取得较好效果,尤其是许多教师党员,他们保持朝气与锐气,富有争先创优意识。学校通过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促进和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效果顺利推进。我校党组织被评为无锡市先进性教育先进集体;团组织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活动,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教工团支部被授予无锡市“行知式青年教师集体”光荣称号。为了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管理育人的优势,近年来,我校已为教工建造或购置了158套住房,解决了教工住房的后顾之忧,大大增强了教育工作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