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为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市开始实行高职“专升本”政策,即高职专科学生通过考试升入相应本科院校,继续接受本科教育,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总的来说,高职“专升本”考试制度产生了多方面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尚处探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在于高职“专升本”应试偏向严重及全民追逐专升本“热情”高涨。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高职“专升本”之二次高考偏向 高考是我国最重要的考试制度,为全民所重视和追逐,表现为学生及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支持,考试形式的纯理论性和应试性以及“分数决定命运”的。所谓“二次高考”偏向,是指具有高考上述特点的其它类型的考试。 根据近几年各省市高职“专升本”考试招生简章规定,“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和一门专业课(根据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确定),有些省市也采取综合科目和基础科目两门联考的方式,如浙江省。录取办法则参照文化课考试成绩高低及招生院校招收专业人数的多少来决定是否被录取。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各地报考高职专升本的高职学生平均超过当年应届毕业生的30%,有些地方甚至达到40%。而去年3月份教育部公布的《关于编报2006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6年起,……各地普通专升本教育的招生规模要严格控制在当年省属高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的5%以内”,俨然又是一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悲壮局面。为了提高高职学生专升本考试的通过率,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最为关注的就是专升本考试的三门科目,很多高职院校在原本教育资源不充分的条件,又想方设法压缩专业课的教学计划,甚至是开办专升本考前辅导班,把专升本的通过率作为学校的形象工程,以此为荣,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生源报考本校。如此,高职学生俨然是进入了一所高考复习学校,三年的专科学习演变成了以专升本考试为最终目标的学历追逐。 可见,现行的高职专升本考试具有明显的两大特征:一是当前高职“专升本”过热,即学生和家长的“热情”追逐和高职院校的“热情”支持;二是现行“专升本”的招生办法,不能全面反映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仍然是“一张试卷定乾坤”,考核的重点偏于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等理论的方面,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却没有涉及或者难于涉及。因此,本文认为高职“专升本”考试俨然是第二次高考,当下的高职“专升本”考试带有明显的二次高考偏向。 二、“二次高考偏向”之危害 高职专升本教育制度本意是为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体系,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职学生重视学习,不再把校园当乐园,一定程度上为高职院校吸引了不少生源,拓展了其生存的空间等,但是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追逐高职专升本考试,专升本疑似二次高考,该政策的负面效应不断显现、升温,这个“指挥棒”不仅影响到高职人才素质的培养及特色而且也正在动摇职业教育质的稳定性,甚至不利于社会人才结构的完善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一)影响到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有碍于部分学生综合素质、业务素质的发展 “专升本”作为学生个人的选择无可厚非,需要尊重,但时下高职“专升本”考试过热现象及现行的专升本考试制度已经不同程度使大部分学生的利益受到损害。一方面部分学生及其家长由于认识与观念上的局限,把专升本作为专科学习的目标,视升本为必然的坦途。很多高职学生入学不久,就把专升本当作第二次高考,他们瞄准专升本的三门课程(英语、计算机和专业课),对其他的政治理论课、体育课及专业基础课都抱着“过得去”的态度,不花精力投入,实践能力更未得到较好的训练。甚至还有少数学生怕影响专升本的准备,不愿担任学生干部,不求政治上的进步,对集体活动乃至国家大事漠不关心。显然,这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更为严重的是专升本是以放弃专科学习为代价的。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专升本问题上认识不清或认识错位,很多高职院校把专升本通过率作为毕业生就业率来计算,甚至以此为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形象工程,为了提高升本率,大肆缩减教学计划,减少实训课程,“创造一切条件”举办专升本辅导班,这对于很多拟通过高职教育掌握相关职业技能的学生来说,职业教育的“缩水”或“走样”,使其在接受具有合格教学质量的职业教育的权益方面得不到保障,使得这部分高职学生毕业生在个人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方面得不到合格、优质的培养,使其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个人对回报率的预测值等大打折扣。此外,升本成功的学生也未必拥有预期的发展前景,本科生就业难同样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二)影响到高职教育的质的稳定性,不利于整个教育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造就数以千万百计的高技能人才,高职学生是未来人才队伍的主要增量来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力和技术支撑。高职教育的定位方向和发展空间不同于普通教育,两类教育的培养对象在智能结构、智力类型上的不同也决定了培养方法、培养目标的不同。高职教育特别强调职业的针对性,通常按社会的职业或行业设置专业、课程,围绕职业需要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通过现场实习培训操作技能,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并重,要求毕业后就能在对口岗位顶岗工作。此类人才在功能上要求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如生产类的工厂技术员、农艺师、机制工艺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