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阶段,有其特定的数量指标与质量内涵。不仅可使更多人受到高等教育,从而趋向社会公平,而且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表征,也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和社会成员自身素质提高的客观要求。然而,由于高等教育学生主体间的个别差异将会永远存在,高等教育的层次性和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差异性的客观存在,以及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因此,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下,全国步入大众高等教育阶段,个别地区已开始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高等学校的定位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分层定位,走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并举的路径,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不同层次、多种类型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自20世纪末开始大规模扩大招生以来,迅速从精英高等教育进入大众高等教育阶段。2005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达2300万人,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则更高,浙江省达到34%,北京市为52%,上海市为53%。这些省市的高等教育虽然发展快,如上海、北京已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但是从发展状况分析,主要在规模和布局形态上,尚未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功能的协调发展。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来临的今天,我们必须面对大众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进行思考,做出选择。现在高考的录取率越来越高,从这个意义上讲,进大学容易了。当然,要进名牌大学不容易。报考名牌大学的激烈竞争过去存在,现在存在,今后将仍然存在。不过,对于大多数非名牌的高等学校,高中毕业生将越来越有更多的选择自由,某些高职高专院校甚至会出现生源不足。我国文化传统、社会形态和大多数人的经济水平,要求高等教育的入学率、毕业率和就业率能保持一定的同步性,否则会难以承受,甚至产生巨大的社会问题。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所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毕业率与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大幅度提高,高等学校的数量大增,万人大学数量越来越多,不少院校通过竞争申报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因此,产生高等学校的升格热。然而,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高等学校应有相匹配的质量定位和质量标准。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把好毕业生的质量关,与学校规模扩张过快,教育教学措施不到位,以及顾忌社会压力和学校信誉等等因素,处于矛盾与两难的境地。西方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后,导致毕业率很低,一般仅为20%-40%[1]。这显然不适合我国国情。因此,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议论热点,有些大学教授在演讲时直言大学教育的整体素质在下降,“现在的博士生比不上过去的硕士生,硕士生比不上过去的本科生,甚至本科生比不上过去的高中生”。如何处理好大学教育质量与大学生毕业率之间的关系,达到较高的质量和较低的淘汰率,是众所期望的。 二是就业率与入学率的问题。媒体报道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状况是各不相同的,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统计口径难以一致。但是,与精英高等教育时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相比较,或者与学生家长的期望值和传统观念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据报道[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项涉及面较广的调查显示,时下农民工对月工资的预期已超过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预期100多元。尽管,从发展的角度看,两者还不能作简单类比,但这不是凭空产生而是有市场依据的。大学生起薪低于农民工这个前所未有的“市场认可”,毕竟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工作职位的任职资质要求与就职者的实际资质之间,存在着特定的经济、社会、文化的规定和惯例。就职者实际资质低于或者高于任职资质的要求,都属于职位错位。高等教育过于快速扩张,必然会出现教育过度或者资质过度的情况,更何况社会用人单位较普遍认为,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更差,甚至生活自理能力也不强。就业难与求才难并存的现实,正是入学率大幅度增加以后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等学校在办学中需要深刻反思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三是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问题。2006年5月22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学生应定位于普通劳动者”,“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每一位大学毕业生应该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加就业选择和竞争。然而,大学生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也应该积极地去创业。我国的大学生忙着就业的多,想着创业的很少;大学里普遍设立学生就业指导机构,而却没有学生创业指导与服务机构。众所周知,世界知名的雅虎公司和惠普公司最早都是由两个大学生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的。他们的成功也是斯坦福大学教学、研究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斯坦福大学为他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国社会已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然而高等学校基本上仍是类同于以往的适应性、守成性的就业型教育,而缺乏以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为主导的创业型教育。现行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养成。尤其是大学扩招后,许多学校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以及考勤考试,无暇顾及素质教育,缺乏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引导[3]。创业教育是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是大学生开启创业成功之门的钥匙。美国斯坦福大学是一所举世闻名的创业型大学,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