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然而仔细观察,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组织中,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一些党员存在着“沉默”现象:有的党员无论是在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民主推荐选拔党员干部中,还是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对待党组织和党员存在的缺点、错误,明知不对,却沉默不语;有的党员对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存在的处事不公、以权谋私、行贿受贿等问题,敢怒不敢言;有的党员对党内腐败丑恶现象,熟视无睹,见怪不怪,麻木不仁,缺乏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勇气,等等。党员“沉默”的症状,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却是一种可怕的不作为,会助长党员不良行为和党内不正之风的蔓延,成为党内生活的一大公害,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如果越来越多的党员都如此“沉默”下去,丧失为追求真理、为党的事业奋斗牺牲的精神,势必会放松党内生活,扼杀党的生机和活力,涣散党的团结统一,动摇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危及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后果堪忧,这应当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二 当前一些党员存在“沉默”的症状,其根源究竟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从历史和现实情况来考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负面影响。追根溯源,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负面影响还是存在的。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对错误不敢批评,和稀泥,搞无原则和平。道家文化的“无为而治”,主导思想强调顺其自然。比如,什么赵高的“指鹿为马”,《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还有什么“言多必误、祸从口出”,“逢人只说半句话,不可全交一片心”等等,成为当今一些党员做人处事的准则。一些党员信奉所谓“多栽花、少栽刺”的人生哲学,与人处事圆滑,对上级说恭维话,对同级说客气话,对下级说表扬话,对棘手问题说含糊话,明哲保身,当和事佬、好好先生,与大家抱无原则的一团和气。特别是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要和融共济、和谐相处,于是一些党员认为党内问题和矛盾是和平时期党和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揭发了会得罪人,弄僵人际关系,破坏稳定局面,因而挺身而出,与不正之风、坏人坏事进行斗争的精神弱化了,不讲正气、正义的苗头上升了。 二是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民主生活会、民主推荐选拔党员干部、民主述职、民主评议、民主监督、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等一系列制度,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也存在着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方面。有些领导干部,特别是班子中的“一把手”,缺乏民主作风,搞“家长制”、“一言堂”,堵塞言路,使党员不敢讲话、道出真言,这与缺乏健全的民主制度有直接关系。如果给领导干部提意见、抓问题,就有可能“穿小鞋”,吃不了兜着走;如果给其他党员提不足、投反对票,自己就很有可能丢选票,受到打击报复。如某单位在一次民主评议党员会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年轻党员如实中肯地指出了班子一成员在思想工作作风和为人处事方面存在的不足,这位班子成员却感到伤了“自尊”,从那以后,对提意见的年轻党员的态度大为转变,经常给以压制。后来在这位年轻党员提拔和调动考察时,还说三道四,进行打击报复。在民主制度建设中还存在着对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比如,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落实不尽如人意,结果往往是谁也没有承担责任。 三是用人导向不正确。这几年来,许多地方和单位在党员干部任用问题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把手”大权独揽的现象,班子其他成员和管辖范围内的党员干部,其“仕途”、命运几乎都掌握在“一把手”手里,结果大家都得看“一把手”的眼色行事,否则就可能毁掉自己的前程。在这样的环境里,吐真言,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党员,往往得不到重用;沉默寡言,顺着领导的“竿子”爬,甚至吹牛拍马的人,反而官运亨通。因此,改变党员“沉默”的症状,必须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健全民主、公开、竞争的用人机制,打破用人权力高度集中而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把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权力交给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 四是腐败等不良风气存在。党员“沉默”现象作为党内一种不良风气,虽然不能简单地与腐败划上等号,但它又与腐败有着一定的联系。在有的党员“沉默”的背后,掩盖着严重的腐败问题。比如,有的党员“沉默”,虽然自身还谈不上腐败,但客观上是被腐败牵着鼻子走的;一些党员在党内不良风气面前麻木不仁,甚至随波逐流,就是因为受到消极腐败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有些党员党的意识、作风纪律意识有所淡化,廉洁自律标准有所下降,长此以往,难免陷入腐败的泥潭。 三 沉默有时表现出来的是无知,有时表现出来的是怯懦,在丑恶面前,它往往扮演着帮凶的角色。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要党内和谐。但党内和谐并不是要党员“沉默”。在党内营造一个敢讲话、吐真言的良好环境,是当前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党员“沉默”的症状呢? 第一,每一个党员都要襟怀坦白,敢讲话、吐真言。《党章》规定党员要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同时还规定党员有权力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作为每一个党员,都要怀着一种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热爱、高度负责的精神,怀着一份对党员关心爱护、共同进步的情感,抛开顾虑,敞开思想,实事求是,勇于负责任地揭露党组织和党员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坦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愿望。这也是《党章》赋予每一个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另外,党员吐真言还要注意方式技巧,应和风细雨,让人心悦诚服,乐于接受,达到“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