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中心课题。政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在政党执政这样一种执政行为过程之中,而且政党执政不是一种孤立的政治行为,它既受政党自身性质、目标、经验等制约的同时,也受到一定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潜在的影响和决定着执政党的行为取向和质量。运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把执政行为视为社会生态中的有机体,强调执政行为、执政过程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态要素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互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由此实现良性的动态平衡。 由于社会生态是发展变化的,因而政党的活动也应是发展变化的:政党必须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生态,并且跟上发展变化的要求。而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便是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既然政治有机体和社会生态诸要素之间存在着如此紧密的互动关系,那么政治有机体的执政行为的科学、合理,执政能力的提高,也会对社会生态诸要素产生积极的反作用,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生态的优化。因此,把政党执政放在社会生态中分析,就会把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置于更广和更深的角度来认识,其目的不仅仅是探求政党执政的内在规律,更重要的是以政党执政能力的提高来优化社会生态,巩固执政地位,增强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明确这一点就会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社会生态的变化对党执政的合法性提出的挑战 党执政以来,特别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全方位的改革和开放以来,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认识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进而迈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在国际上发挥了一个大国的作用并尽到了应尽的义务,国际地位逐年提高。这一切都表明它是适应我国的社会生态的。但是社会生态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由此而造成社会生态的变化对党执政的能力及合法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国内生态的变化及对党执政的合法性提出的挑战 从国内的生态来看,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环境之中。这种国内生态与改革开放之前有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于:在经济生态方面,单一所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在政治生态方面,由原来的低水平的政治参与向民主政治转变,由“无限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被重新理顺等等。在文化生态方面,由原来主流意识形态占绝对优势向多样化特点增强的方向发展。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与原有的主流文化相互交织,人们的信仰、价值观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社会生态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收入分配方式等都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冲击原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社会阶级阶层日趋多样化,社会成员流动性显著提高,社会身份的变化加速等等。国内生态的变化使我们既处在“黄金发展期”,又处在“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问题层出不穷,纷繁复杂。诸如人口多而资源短缺,“三农”问题比较突出,不同地区之间、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治安状况不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此外,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仍然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现象。这些利益矛盾和问题的凸显,侵蚀着党执政的合法性,对党执政的合法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国际生态的变化及对党执政合法性提出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着巨大变化。从国际生态来看:首先,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局部冲突此起彼伏,恐怖主义危害严重。其次,经济全球化,政治多级化,文化多元化以及高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的主要特征。以经济全球化为先导,以高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为依托,世界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各种利益关系交织,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再次,一些曾经执政的老党大党纷纷丧失政权。首先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苏联执政几十年的政党纷纷垮台,国家性质随之改变,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最后,我们仍然并长期处于“资强社弱”、“资富社贫”、“资攻社守”的现实状态之中,面临着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的和平演变和“西化”、“分化”的图谋。 总之,国内形势的大变动和国际形势大转折使党处于复杂的、多元的、充满了各种机遇和挑战的社会生态环境之中。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党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切都因为“领导实现现代化的使命和责任向我们党提出了这样的要求”。① 二、社会生态的变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党执政的社会生态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要求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根据社会生态所包括的诸要素,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也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增强党执政的物质基础 在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之上,我们党得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毫不动摇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日益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才能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这是党长期得以执政的物质基础。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②执政兴国、强国,执政为民、富民,关键是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解决好发展的问题。众所周知,党通过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的方式取得政权,但巩固政权的基础应是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这个问题上,党曾经走过一段弯路。正是基于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的战略决策。此后二十多年,党领导人民群众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用实实在在的执政绩效不断夯实党执政的合法性。虽然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落后的状况并未彻底改变,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阶段,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这一要务,走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