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2006年6月29日下午进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核心是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在为人民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发展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先进性。[1] 1945年,抗日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风尘仆仆地从国民党统治的重庆来到延安。面对革命圣地一派清明、团结、向上的新气象,他连连赞叹“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感慨之余,他也提出,从历史上看,许多新兴力量和团体往往创业时齐心协力、朝气蓬勃,而事业成功后却松懈涣散,终至“人亡政息”。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和解决好的一个难题。4年后,随着全国的解放,我们党成为执政党。 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新的执政实践中,我们党一直在探索和破解着这个难题。面对新世纪以来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胡锦涛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理念。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黄炎培难题”的新求解。 科学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 科学执政,就是通过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体制的转变,实现执政的科学化,提高执政效率。执政是执政党通过执掌国家政权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执政党通过什么样的制度和体制、以何种方式和方法配置公共权力,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治理,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有其固有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要科学执政,就要探索并尊重人类政治生活所固有的规律,总结我们党丰富的执政经验,汲取其他政党执政的经验和教训,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执政,把执政作为一门科学认真研究和探索,把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更加尊重客观规律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 以科学的思想和理论执政,就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就要求党的执政活动要着眼于对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当前,尤其是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执政活动。在科学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执政,就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研究执政面临的新情况,解决执政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到与时俱进,推动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科学执政要通过科学的制度和体制来实现执政。通过什么样的体制来配置公共权力,提高执政的效率,是科学执政的实质性问题。党的执政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否科学、合理、便捷,运转是否顺畅、灵活、高效,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效率的发挥。以科学的制度和体制执政,需要合理配置公共权力,正确处理好国家机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政治资源,提高执政体制的运行效率和科学治理社会的能力。 科学执政要求我们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推进决策的科学化。为此,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制度。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和决策评估,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专家决策咨询系统;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前要进行公示、举行听证。 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 民主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强调的是把执政放到现代民主政治的大背景中来考察、来实施,通过民主的制度和程序来运用权力、管理国家。 民主执政体现了党执政的本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执政以后,一方面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好条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因而,党成为执政党后最根本的问题,是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不能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个关系到人心向背的大问题。只有坚持民主执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坚持民主执政,是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必然要求。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执政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只有坚持民主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