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社会观 “和谐”是中国传统多元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 钱穆说:“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念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归宿处。”天人合一代表着中国人的人生精神,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儒家认为“天地生万物”。人与万物都是自然的产儿,主张“仁民爱物”,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仁爱”精神扩展至宇宙万物。 道家把自然规律看成是宇宙万物和人类世界的最高法则,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比人与人的和谐还要崇高快乐。 佛家认为万物都是“佛性”不同的体现,所以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由此可见,儒、佛、道在人与自然和谐的观点上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历朝历代,从夏商周起,就对环保有明确法律与禁令,体现出一种生态智慧。古人把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主要用于“王道政治”的需要。认为人与自然和谐是生存发展与社会安危的基础,即所谓“王道之始”。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身和谐 儒家虽不提倡禁欲主义,但一直强调要通过正心、诚意、修身来规范人的行为。孔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精神生活,特别是在于人有道德,所以孔子以“仁爱”为中心,推演出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把培养有道德的人作为学问的根本,认为这是社会稳定和谐的根基。 道家也主张以谦下不争、清静无为的方式来达到人的身心和谐。“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有了和谐的人格就能消除个人的锢蔽,以开豁的心胸与无所偏执的心境去看待一切,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佛家讲修来世,力图以事事无碍的超自然态度进入一种彻悟的心灵境界,实现自我身心的和谐。 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人和谐 儒家的代表孔子提出创造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人际环境。并以“仁爱”为原则,实施途径两条: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在世界各大文化和宗教中都有相同表述,被公认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黄金律”。孔子还特别强调“和”是君子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儒家将以“和”为主的道德原则制度化,使之成为可操作的“礼”,“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的作用就是通过“人和”来实现社会和谐。 道家也极力反对人与人的冲突。老子给人们描绘了一个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社会。他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要求人们效法天道,通过无争、去奢、知足,达到人与人的相对和谐。 佛家主张众生平等,认为人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即使今生有差异与缺陷也可以通过超越自然的态度和内在心灵的修炼,以图来世。只要不“私其身”、“恋其生”,就可以完全不计较今生今世所受的苦难;只有摆脱现实世界,才可以得到精神的解脱。因此,佛家主张“清静无为”,“息心去欲”。鼓励人们多行善,并且告戒人们“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系统的因果报应学说。 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社会和谐 一是政治和谐。行“王道”即“保民而王”,行“王道”的核心在于“以德治国”与“以仁施政”,“仁政”的核心在于孟子所说的以民为本。 二是经济和谐。儒家对百姓要“先富后教”,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即必须让百姓拥有固定的收入才能使社会变得稳定和谐。儒家尤其反对“富者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两极分化现象,认为这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因此,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三是文化和谐。发扬中国文化的一统多元性。一统性在于大中华需要一个能兼容并蓄的主导意识形态,多元性在于各种思想能在此基础上相互糅合。从先秦诸子百家开始,经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至清代朴学,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各种学派与民间信仰交流激荡成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以儒治国、以道养身、以佛养心”,正是“和而不同”内在精神的体现。 5、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世界和谐 儒家的理想就是“天下”。《礼记》中“以中国为一人,以天下为一家”,说的就是以超越一国一族的“天下观”,构筑一个和谐有序的世界。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古代中国是“文化中国”,是“文明共同体”,主张以和平的、公正的、文明的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这才是真正的世界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家各派都有自己向往的和谐社会模式。道家以“小国寡民”为梦想,主张无欲、无为、无争;墨家以“爱无差等”为梦想,倡导兼爱非攻、尚同尚贤;佛教以“善地净土”为梦想,强调同体共生、乐善好施。但最具代表性的,最为各家认可的,还是儒家描述的“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代表了中国古代理想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礼记·礼运》里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可见,“大同”,就是指和谐社会与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