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人没有威信还可以,一个国家没有威信可不行,一个执政党没有威信那就万万不能了!纵观中国、世界的发展历史,历朝历代的覆灭,都是执政者丧失威信、失去民心所致。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共产党”)从成立至今已有84年的历史,执政56年,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巨。”① 要完成党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还必须大力增强党的威信,提高执政能力、执政水平。 一、威信的内涵 现代汉语解释:威信是威望和信誉。包括二层含义:威望是声誉和名望;信誉是信用和名誉。由此可见,威信是威望和信誉的统一体。 一个政党的威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得来的。共产党是以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人民群众的领导核心,是国家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大公无私,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她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任何剥削阶级政党都不可比拟的。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所倡导的制度、主张、政策符合民众的心声,被群众认可,受到中国老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因此,她的威望和信誉逐步得到提高。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执政党,人民群众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她,做工作常常事半功倍;没有威信的执政党,人民群众对她的主张会置若罔闻,甚至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往往事倍而功半。所以一个优秀的执政党总是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威信。 二、增强党的威信,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需求 党的威信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② 前苏联、柬埔寨共产党的灭亡,为我们提供了丧失执政地位的最惨痛的教训。一个有93年历史的老党、大党,执政74年,拥有1900万名党员,最后不仅丢失了政权,而且连自身都陷于瓦解的境地。如此结局,令世界震惊。1975年,柬埔寨共产党曾经取得全国政权。但一朝当政,便忘乎所以,违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行极“左”的政策。终于在1979年亡国,1981年亡党,1998年彻底失败。这样惨痛的教训说明,执政,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③ 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说,党的建设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确立自己的威信,巩固党赖以存在和执政的社会基础。执政基础稳固,能够长治久安。执政能力强,能够创造太平盛世。 当前,“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④ 改革开放27年中,我国政治、社会、经济等领域,虽然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但目前社会上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共产党的形象,党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⑤ 这些问题威胁到党的执政成效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在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党的威信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为此,增强党的威信,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 三、如何增强党的威信,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增强党的威信,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首先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中,有许多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总结,有许多重大的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未曾认识的领域需要探索。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只有大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驾驭全局,掌握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避免犯“左”或“右”的错误;才能不断地总结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把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为此,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学习经济知识和经济工作实践经验;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等知识,以提高理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