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从提出到全面推进有一个过程:1985年召开的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教育界开展研究和探索有关素质教育问题的大讨论并在一些中小学开展教改实验;1994年召开的第二次全教会之后,素质教育开始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区域性实验并取得初步成效和经验;1999年,改革开放后第三次全教会召开之后,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进程之中。 一、素质教育的萌芽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1985年5月, 邓小平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从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命运的高度,强调要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尽快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① 同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此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中共十三大报告中,都强调“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问题。这是素质教育的最初思想源头。 在邓小平讲话以及中央文件的启发下,理论界关于“素质”、“民族素质”、“劳动者素质”、“国民素质”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主要涉及素质观念、素质与培养目标、素质与社会发展、素质与教育的关系等方面。教育理论界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由此引发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诸多弊端,开展了“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标”的讨论。重点讨论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提高民族素质等问题,并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作了一些分析批评。与此同时,为了解决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带来的问题,一些中小学进行了改革探索,涌现出“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创造教育”、“主体性教育”等一批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改实验模式。这些研究、讨论和教改实验为素质教育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教育工作者在学习邓小平讲话以及中央文件中,在纠正采用违反教育规律的手段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把素质和教育联系起来,逐步地就产生了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的概念开始是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后来概括为针对升学教育模式,最后确定为针对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采用违反教育规律的手段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那种“应试教育”的模式。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工作探索实践的积极成果。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从做好舆论宣传教育工作,到引导进行教育体制,课程教材,加强德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升学考试制度,管理制度,教育结构等方面的改革,做了大量工作。 1990年,《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关于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意见(试行)》中指出:“实施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关键是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国民素质教育的观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学校和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开展素质教育的研究和讨论,并扩展到家庭和社会,唤起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公众教育意识,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和良好的改革环境,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这是第一次正式在地方政府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在总结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纲要》中提到“素质”一词的地方有20多处之多,并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四个方面素质的要求。为了贯彻和落实《纲要》,中共中央于199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同年8月,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这是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又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就以法规性文件的方式,确立了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