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文选》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重大成果的代表作。《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和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学习《江泽民文选》,核心就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一、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着眼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背景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来, 在社会主义和党的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也发生了严重的曲折。翻开《江泽民文选》精装本,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扉页上十个鲜明醒目的大字:“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847年,伟大的先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中断言“无产阶级无祖国”,第一次喊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自此,这种国际主义精神就浸透他们理论和斗争实践的始终。 1864年,这种国际主义精神第一次表现为组织形式,英法德意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创立工人国际联合会,史称第一国际。第一国际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迅速成为当时世界各国政府所恐惧的一种势力。但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后,在外部资产阶级政府的取缔和内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进攻下,于1876年宣布解散,国际工人运动陷入低潮。1889年,在恩格斯主持下,欧洲等各国工人政党代表在巴黎成立各国工人政党国际组织,史称第二国际。但恩格斯死后,伯恩斯坦、考茨基等公开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说要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政治自由、民主和普选权正在消灭阶级斗争的根据,工人阶级可以充分利用议会制,走立法与改良的路线,和平走进社会主义。尤其是到了20世纪后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以中产阶级为社会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开始形成。英国工党、德国社会民主党等进一步调整自身的意识形态,彻底抛弃了社会主义理论,放弃实现公有制的理想。其标志是1998年2 月英国首相布莱尔“第三条道路”主张的提出和1999年6月“施罗德—布莱尔文件”的发表[1]。1919年第三国际在莫斯科成立,正式抛弃改良主义。此前,列宁以世界革命为旗帜,于1916年提出了帝国主义理论。斯大林时期主张“一国社会主义论”,“共产国际”逐渐成为苏联的一个附属品,甚至成为苏联外交部一个附属机关。1943年5月,第三国际宣布解散。 十月革命胜利的炮声,为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在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结合中产生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独立自主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实践中,形成的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进而形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对新的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加强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科学体系。 纵观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发展背景,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内在逻辑。而透过这些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实践,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富有创造性的理论探索,以及所体现的坚定信念和非凡胆略;更深刻地理解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大力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等关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的历史意义,[2] 以及所需要的巨大勇气和智慧。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我们党的建设和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历史地位。十六大报告指出,总结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3] 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