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考虑,通过对目前农村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失灵分析,就政府如何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有效扶持农民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增加收入提出看法。 一 本文所称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配置资源过程中,不能将农民占的资源(土地、劳动力、农产品等)导入经济需求的领域;农民不能从市场获取经济活动所需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经济资源。 这种失灵,既有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的特征,也有中国国情决定的特殊表现。主要表现在:1、属农民所有的最珍贵、最稀缺的土地资源,不能由农民通过市场反映其价值,不能直接通过市场价格进行交易,因而也不能通过市场价格实现其权利收益。2、农村劳动力在进入市场时,既缺乏导向、盲目性很大,又受到很多限制(包括自身能力的限制和社会管理的限制,如各种证件和收费等)。3、农民经济活动所需的资金没有畅通的渠道,不能及时获取,甚至农村的闲置资金,也被金融组织通过吸收存款和再贷款流入城市。4、农民生产的产品品种、规格、品质, 多属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只能近距离销售的大路产品,既不能获取较高的经济回报,而且容易形成市场饱和。5、无论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还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村都需要有较高素质的人才和相应的技术支持,但市场缺乏供应,农民当然也难以从市场得到。6、农民在农作物品种选择,粮食生产、生产选料选购上处于不平等的被动地位,缺乏谈判交涉的条件和权利,使市场失去公平,也降低了市场的资源效率。 市场在农村经济失灵的后果是显而易见和十分严重的:一是弱化了市场机制功能,缩小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使中国的市场效率打了很大的折扣,进而影响到中国的市场经济形象,也影响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二是侵犯了农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应有权力,使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三是很难实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统筹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甚至为发展埋下了很深很顽固的隐患,影响到社会稳定。 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是:一是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的调节功能不健全,作用发挥的不全面、不充分,面对极度分散、市场适应能力差,收益率低、风险大的农业和农民,一般的市场经济头脑的企业或老板都不愿参与,因此,尽管我们喊了多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了多年的公司+农户发展模式,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模式,至今仍未成为普遍现象,有的经营惨淡,名存实亡甚至中途夭折。可以说市场在对农业和农民的调节下积极作用小、消极作用很大;二是极度分散由千农万户组成的农民,单家独户进入市场的能力弱,难度大、成本高、限制多,但又不可能自发组织起来;三是不是市场的错,而是我们思想认识和政策制定不切合实际,太理想化。我们高估了农村实行家庭土地承包后可能带来的变化,忽视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其他方面在农村(如金融、粮食、就业)的配套改革,高估了农民在有了土地耕种权后适应市场的能力,以为只要土地交给农民且30年不变,就万事大吉了,农村就会出现增收,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农村劳动力调整,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概言之,我们是在农民缺乏市场适应能力,市场体系很不健全,调节作用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把农民交给市场,因此出现失灵是在所难免的。这种离开国情的理想化考虑,感情上也许是为了农民,实际上是对农民不负责任的选择,由此出现的农村经济不活、发展不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也是必然的。既然市场在调节农村经济增源,促进农民发展上出现失灵,那就必须靠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发挥作用。依靠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扶持农民进入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从管理学角度讲,目前农民参与市场经济所处的境况,也需要政府给予扶持。按照美国管理学家保罗·赫塞博士的情境领导理论,企业的员工可分为有把握、有能力,有信心、没能力,没把握、有能力,没能力、没信心四种情况(四个阶段),其中除第一种情况需要采取授权式管理外,其余三种情况都需要领导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扶持。目前,农民对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很多属第三种情况。面对这些情况,必须进行必需的扶持,这种扶持责任,必须有相当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管理)投入,又很难获取直接,较高的经济回报,只能由政府承担。 总之,要在目前的体制条件下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要增强农民在市场体制下的生存发展能力,而这种能力扶持必须由政府承担。 二 政府对农民提供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扶持,对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的能力扶持,增强了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利于农民最终走向市场,是中国市场经济完善,成熟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促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重要措施。二是有利于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是体制改革的最后一道堡垒,难度比国有企业改革还要大。因此,尽管精简结构,转换职能喊了多少年,但政府基本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并没有实质性变化。人没有真正减下来,职能转换远没有完成,甚至使很多有水平、有能力的干部处于一种无事可干的状态,特别是部门和基层的一些干部,他们的信息发现能力、与群众沟通能力甚至实践能力都比较强,具备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基本素质,但目前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是严重的资源浪费。三是政府为农民提供能力服务,也是政府以民为本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改善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树立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政府组织为农民提供能力扶持性质的服务,相对于市场中介组织和其他专门的非政府组织,可能属高成本、低效率的。但是对政府成本一定情况下的无效率(无事可干)或负效率(做只有付出没有收获的官样文章)却是有效率的。它在为农民提供能力扶持的同时,也发展和提高了政府公职人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为政府转换职能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四是使已经形成的健全的行政工作组织体系得到利用。乡镇在动员农民组织农民上具有不可比拟的能力。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功,农业家庭土地承包和粮食直补的成功,抗击非典的成功,是农村政府动员能力强大的生动说明,如果把这一体系的作用用在农民能力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上,受到农民的欢迎,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