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仓储是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和调控中心,仓储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现代仓储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占有独特地位。现代仓储业的发展对于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转变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 现代仓储是指仓储企业主动为客户进行库存管理和库存控制,并提供流通领域内的加工、包装、商品配送、信息分析等增值服务。其储存的物品在仓储企业端是动态的,与整个物流链紧密连接,此时,仓储执行的任务是库存管理以及其提供的增值服务。而传统仓储是指仅仅按照客户的指令进行被动操作,其储存的物品是静态的,与整个物流链的连接是松散的,只有在客户的账目中才是动态的,此时,仓储企业的角色就是仓库保管员。 仓储和运输是物流的两大支柱,其中仓储起节点作用,运输解决路线的问题。在整个物流链中,节点的作用日益突出[1]。近年来,市场对生产的时间要求更加严格,生产需要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JIT及时送货的愿望更加强烈;同时,由于供应链的再造和缩短,许多原来由生产企业完成的环节开始转向仓库;另外,不同的货主、不同的货物及其不同的流向,需要运输工具间的转换、交接。这些因素促成了仓库存储逐渐由静态向动态发展,更多的仓库开始提供加工、配送等服务,并逐渐成为货物的流转中心。一些大型的生产和流通企业,纷纷选择租用或自建区域配送中心作为自己货物的集散地;大型运输企业投资货运场站、货物分拣中心以支撑零担货运企业的业务发展;众多国际企业在保税区自建和租用大型仓储设施,作为货物分拨的物流平台。现代仓储业在满足运输配送、JIT采购、集散分拨、保税、降低流通成本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现代仓储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呈现勃勃生机。仓储做好了,物流业发展水平才能够提升。 二、我国仓储业发展现状 2005年12月16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三号数据公告显示:“2004年,我国共有仓储企业10177个,就业人员39.9万人,仓储企业资产总额2578亿元,负债为1791.4亿元,所有者权益为786.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97亿元,利润总额 23.6亿元。”[2] 2006年年终,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全国56家大型仓储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样本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仓储业务增长12.3%,运输配送收入增长17.2%,商品销售收入增长18%,质押业务收入增长183%,现货市场业务增长14.2%。样本企业中只有两家亏损,而盈利最高的达2800万元以上[3]。 2006年的仓储业稳定发展,几项主要指标的增长速度都超过17%,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主要特点包括: (1)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2006年,样本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7%。 (2)基于仓储业的物流增加值增长较快。配送、包装、组装、现货市场、信息服务、质押监管业务等仓储增值服务都取得了12%以上的增长速度。大部分仓储企业的业务形态都实现了综合化,实现了物流增加值的增长。 (3)货物吞吐量增长,货物周转速度进一步放慢。 (4)能源及重要生产资源仓储设施建设速度加快。 (5)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进一步趋于理性,盲目发展物流园区的势头有所遏制。 (6)国外基金机构投资中国物流地产,从事物流地产的企业增加,物流地产供给量增加。以普洛斯为代表的物流地产企业发展显著。到目前已有100万平方米库房建成并被客户租用。新加坡淡马锡旗下的丰树集团也在上海、沈阳、天津等地购置了大量物流地产。仲量联行进入中国后,不仅深入研究中国仓储业情况,还协助物流地产商大量收购物流地产。 (7)物流金融业务仍然是2006年的焦点,物流金融产品成为几乎所有银行的热点。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质押业务增长高达180%以上,与200多家银行分支机构开展监管业务,监管点多达 400多个,质押贷款额超过150亿元。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的该项业务发展速度也很快,三家国有物流公司成为该项业务的第一方阵。 虽然在过去的几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仓储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企业内部问题 (1)效益普遍偏低。国家经济普查的结果显示,所有物流主体企业中,平均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77%,仓储业为 2.6%,远低于道路运输业的12.45%,水运企业的18.17%,管道运输的15.6%,甚至低于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企业的 8%;从资产利润率看,物流主体企业平均为2.86%,仓储企业仅为0.92%,低于道路运输的3.37%,水运企业的7.86%,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业的6.4%[4]。仓储企业效益差的主要原因是:负债率高(物流主体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7.7%,而仓储业高达69.5%);税负重;服务功能单一、经营方式陈旧;人员结构及素质不适应仓储业的发展。 (2)信息化建设总体力度不够。目前,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各仓储企业受到高度重视,很多企业都在进行仓库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在我国现有的3万家左右仓库中真正实现信息化的还不到 5%[5] 大多数仓库仍然以人工操作为主,作业效率相对低下,出错率较高,在承接高端及国外业务时无法提供相应的信息接口;而且我国仓储业的信息化发展也不平衡,就目前来看,在软硬件较好的沿海地区仓库信息化水平较高,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却较低,中央级、省级的仓储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地县级仓储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