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国物流业按照“十一五”规划确立的目标,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全面的发展。物流需求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投入加快增长,效益明显提高,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物流费用与GDP比率继续下降。 2006年我国物流业发展成效显著 物流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在“十五”期间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上,2006年,物流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据刚发布的统计结果,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59.6万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24%,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现代物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力继续增大。2006年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8,提高0.2个百分点。即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2.8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 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品物流总额与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快速增长推动。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51.7万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加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5.1%。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86.7%,增幅同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进口物流总额6.3万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加0.9万亿元,同比增长17%。 2006年物流总额及需求系数 2006年2005年增减+-% 物流总额(亿元) 59597648058324.0 物流需求系数 2.82.6 - 社会物流总额增长及构成 单位:亿元
物流业发展较快,对经济增长及增长方式转变作用明显 1.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明显。2006年物流业增加值为1.41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5%,增幅比2005年提高1.1个百分点,比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10.3%的增速快2.2个百分点。占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1%,比2005年提高0.5个百分点。 2.物流规模扩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2006年我国物流总额增长24%,无论现价还是可比价增长率都明显高出同期GDP增长,是我国2006年GDP较快增长的一个基本保障。尤其是对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三大需求快速增长的支撑作用更为明显。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2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进出口贸易增长23.8%。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三大需求的快速增长,又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基本满足了物流需求的增长。 3.现代物流发展,推进我国流通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现代物流快速发展成为推动我国流通速度加快、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2006年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率由2005年的5%回落至4.7%,降低0.3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2.46次,比2005年提高了0.15次,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加快了6.5个百分点。另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对全国50家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统计,2006年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由2005年的2.84次提高到3.4次,提高了0.56次,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加快了19.7%;商品库存周转次数由2005年的12.5次提高到13.4次,提高了0.9次,商品库存周转速度加快了7.2%。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继续降低,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200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3.8万亿元,同比增加0.4万亿元,增长13.5%,增幅在2005年回落3.7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上升0.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物流规模的上升。 近年来,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呈下降之势。2004年为18.8%,比2003年下降0.1个百分点;2005年为18.5%,比2004年下降0.3个百分点;2006年为18.3%,比2005年再下降0.2个百分点。在物流需求规模增长明显快于GDP增长的情况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逐渐降低,表明我国物流业的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2006年社会物流费用构成图
从物流总费用的构成看,2006年运输费用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比2005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4.7%。 保管费用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比2005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2.1%,比2005年同期这一比重扩大了0.7个百分点。造成保管费用增幅上升、比重扩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随着国内市场生产资料等大宗产品供求形势由紧趋松的转变,库存的上升,保管环节的仓储业务等增幅明显超过运输业务。如2006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5.6%,增幅比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增幅高出7个百分点左右。另一方面,则是保管环节中的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现代物流业务发展迅速,2006年继续保持30%左右的快速增长,明显快于运输业务的增长,进一步表明我国现代物流方式在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