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11月份开始的食品价格突涨让人们一下子对物价变得敏感起来。有专家分析指出,导致此次粮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与粮食短缺并无直接关系,而是流通不畅导致粮食物流节点脱节造成的。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解决我国粮食物流存在的弊端,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运输脱节 造成价格波动 目前,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其主产区和主要消费区严重错位分布,如玉米的主产区集中于北方,而作为养殖业密集区和饲料工业发达区的玉米主消区则主要集中于南方;我国粮食库存主要集中于粮食主产区,特别是东北地区。错位的分布使得粮食综合流通能力特别是粮食物流运输体系建设日显重要。 近年来,铁路粮食年运量达到1亿吨,最大宗的是玉米,比其他三种原粮运量之和还多600万~900万吨。成品粮在铁路粮食运输中的比例已超过20%,大米运量已经高于稻谷,小麦粉运量亦已接近小麦,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粮食物流企业正面临着以高过国外同行10%以上的流通成本。此外,铁路交通体制改革的滞后,也使物流在运输方面遇到较大“瓶颈”。 据调查,国内粮食从生产区运到销售区的流通费用,占销售区的粮食销售价格的30%~35%,以东北为例,其目前的粮食生产与外运极不适应,运输体系和相关部门各自为政,运输设施和技术相对落后,一些运输资源也得不到有效地整合与利用,流通成本大大提高。 秋夏时节是东北玉米市场购销活动较为活跃时期,农民玉米存量降至较低水平。在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农安地区,2006年从农民手中收购为每公斤1.16元,但是车皮较为难请,玉米不能及时外运,到站台价格就变为每吨1240元。 我国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其中有80%的因素为粮食物流运输节点脱节所致。以东北的玉米外运为例,如果铁路、港口等各种运输工具、运输环节资源,真正实现有效整合,其流通成本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再下降10%~20%左右。 据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粮食南运,主要靠铁路运输和水上运输,目前70%左右采用包粮方式,粮食运费高、损耗大、效率低。黑龙扛粮食南运,走铁路加水运到广东,流通费用占销售总成本的35%左右,如果从大连口岸出口粮食,流通费用占30%左右,撒漏损失一般占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