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失灵状态下,政府在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通过组织编制物流发展规划,引导资源配置优化,可以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1]2006年3月,我国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现代物流的发展纳入到国家总体规划纲要之中。当前,我国区域性物流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面铺开,但是规划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新的规划实践对规划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驾驭区域物流发展趋势,构建区域物流规划理论框架,对于今后各地区编制区域物流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区域物流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区域间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不断涌现,物流活动日趋频繁。如何减少物流距离、缩短物流时间、降低物流费用,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区域物流成为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各国都十分重视区域物流的研究。进入21世纪,我国各级政府、产业界和理论界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区域物流发展,促进商品及各种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优化。 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对区域物流进行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整体控制,实现区域物流各要素的系统最优目标。区域物流涉及物资在区域内的实体流动、区域间的货物集散过程,重点解决一个区域内的物流系统优化问题,保障整个区域的物流活动满足生产活动、消费生活的需要,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物流中的“区域”是具有特定经济意义的地区范围,也可称之为经济区域。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功能得以发挥的有力支柱,体现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因此,区域物流的价值取向是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涉及区域物资的运输配送、仓储保管、现代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领域,其产生和发展是随着社会分工协作和地区经济专业化的发展而发展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比重很小,地区间的联系很弱,一般只在农业部落和游牧部落之间存在零星的、分散的物资流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手工业、矿业、小规模原材料工业、简单制造业等应运而生,商品生产和交换不断发展,但是受交通条件、运输条件等经济基础的制约,物资流通范围较小。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品交换向纵深发展,物资流通日趋频繁,一个或少数几个条件优越的地区与其他地区开始分化,产生了一个或几个区域性的、以条件优越地区为中心、周围地区为外围的二元结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心区经济迅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大幅度扩张,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物流联系不断加强;外围地区也逐渐得到开发,成为区域的次级中心,形成主中心、次中心相互衔接的多核结构区域经济。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中心区之间的外围地区逐渐被纳入中心区的物资流通循环中,区域经济在空间上实现一体化。区域物流被融入一个统一而又相互依赖的体系之中,区域物流发展呈现网络系统化态势,深刻影响着区域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 二、区域物流规划的理论基础 在区域物流规划实践过程中,国内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区域物流规划方法,研究区域物流规划模式,但是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说服力的区域物流规划的基础理论。[2][3]笔者认为,区域物流将区域经济社会各组成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能力和带动效应,区域物流规划需要运用物流学、经济学、战略学等理论和方法处理物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解决区域物流的各种问题。因此,现代物流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和战略环境分析理论是区域物流规划的主要理论基础,运用这些基础理论研究制定区域物流规划,能够促使区域物流规划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1.现代物流理论 现代物流理论是以系统观点来研究物流活动,把物流看成一个整体,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由多个各不相同的结构、功能和要素有机组成的系统。现代物流从20世纪70年代的功能整合、局部系统化到80年代的共同化、系统化,再到90年代的信息化、系统化,最后进入21世纪的网络系统化,其目标从强调降低成本、注重局部活动的最优化到追求综合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领域从销售物流、生产物流扩展到覆盖产品的采购、生产、流通、销售、消费和回收的整个管理过程;其功能从满足需求延伸到创造需求与整合物流。因此,现代物流是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功能之间的衔接,实现现代物流整体最优目标的过程。 现代物流是伴随着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循环性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流通的物资、基本功能、设施设备、人员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物流系统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的大系统,是经济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个子系统,具体地体现为一般系统所共有的特征,即整体性、关联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构成物流系统的各要素自身可构成子系统,而且各个子系统又分成下一层次的系统,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时空上和资源利用方面的联系,也存在总目标、总费用以及总运行结果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实现物流系统总体目标。 国内外物流理论研究从侧重于对物流的线路结构、节点结构的研究,拓展到对产品流程网络、物流信息网络的研究,再深化到对不同层次的多元网络体系的研究。因此,现代物流理论对我们在研究制定区域物流规划时如何发挥节点与线的功能,实现二者有机结合,构建多层次的、多元的区域物流网络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