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不断地追求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来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管理者就意识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是难以达到的,他们管理的范围必须跨越整个生产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既包括上游的(直接或间接)生产资料的提供者,也包括下游的分销商及为最终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的厂商。由此便出现了“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包括从原材料(提取)到最终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全部物流和相关信息流所涉及的所有活动。物流和信息流在供应链中无处不在[1]。 供应链通过链中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整个链条上的高效流动,发挥出强大的整体竞争优势[2-3]。其中信息流在供应链的运作中起到协调和控制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快速的信息交换可以大幅减少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库存,并减少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4-5]。 1 供应链信息系统的需求 功能完整的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处理,供应链尤其如此。每个供应链中都有多个地理上分散的企业,如何使它们实时地共享信息,良好的沟通是决定这个供应链是否能够良好运作的关键。理想的信息系统应该包含整个供应链中所有的功能和组织。随着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的迅猛发展,未来的管理系统将具有以下的特征[1]。 信息流的集中协调:整体物流管理——日常事务处理、订货和制造系统一体化;订单变更将触发的对生产、物流计划和仓库管理的一系列的修改;资源传输具有跨公司、跨国界的全球可见度;全球货品管理——对每个产品的去向进行定位和跟踪;资源一体化——跨组织的资源采购;公司间信息交流——价值链中的上游、下游企业及其生产和需求信息的透明化;数据交换——通过标准的远程通信渠道,在会员和非会员组织间交换数据;数据获取——公司有能力在订货发生时及时地获得相关的信息,并跟踪产品转移,同时获得产品特性改变的信息;内部操作变更——有远见的管理者都能够接受新型的生产工艺和经营系统;供需关系的改善——在技术连接方面调整投资。 在供应链信息系统中,信息对每一个部门都是可得的,信息共享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信息在供应链各节点之间实时地传送,将库存降到最小,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办事效率。 2 集成式信息流运作模式 供应链信息流运作模式是指信息在供应链各节点之间进行传递的方向、次序等。 供应链信息流运作模式由原始的直链式信息传递模式(信息由顾客、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逐级双向传递),到直链式跨级信息传递模式(在原始模式的基础上,下游的零售商直接将自己的销售情况提供给供应链的各上游企业,再到后来的集成式信息流运作模式)。 原始的直链式信息传递模式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信息严重滞后,‘牛鞭效应’,整体协调性差。直链式跨级信息传递模式减小了原始直链式的牛鞭效应,但其它的问题仍然存在。网状信息传递模式加强了供应链中各级企业之间的联系,减轻了直链式的缺点,但也造成了每个节点企业都要面对众多的信息通道 (设有n个节点企业或部门,就会有(n-1)n个信息通道),处理大量的数据,加大了信息处理的成本。 集成式信息流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跟传统的信息流运作模式不同,它建立了一个独立于供应链各节点之外的新的功能节点——信息集成中心。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企业都各自和信息中心进行信息交换。有了信息集成中心,供应链中各节点的各种信息被传送并存储于此,形成信息共享。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与信息中心建立高速信息传递专用通道,以保证各各节点与信息集成中心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换,实现所有信息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实时共享。此信息中心具有强大的信息传输、存储、处理功能,各节点企业可以从中取得自己需要的“正确”信息。它还可以将所有节点企业的绝大部分信息处理功能独立出来,是一种“瘦客户端”的信息处理模式,这样大大降低了对各节点的处理能力的要求,减轻了它们信息处理的负担。 3 供应链集成式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3.1 集成式信息系统的构建
图1 集成式信息流运作模式
图2 集成式信息系统的构架 集成式信息系统是基于Internet/ Intranet的各个节点企业有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我们建议采用B/S模式的,这样才是真正的“瘦客户端”系统),利用 Internet作为信息共享平台,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和信息集成中心用高速的数据专用线相连。供应链的节点企业或部门通过信息系统终端收集或录入供应链所需信息,形成数据源。数据源被收集于信息集成中心经过预处理存储于数据仓库,再进行数据挖掘。当供应链的企业或部门需要某方面的信息时,即可通过自己的信息系统终端进行访问,信息中心使用展现工具,展示给访问者,以及时有效地支持决策。这样就实现了集成式信息系统的构建。整个系统的构架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