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8日至29日,海南省委宣传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省经济学会、琼海市政府在琼海宾馆联合召开了’96海南经济理论研讨会。会议期间共收到论文60多篇,主要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研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把主要观点围绕主题综述如下: 一、海南特区加快体制转变的目标和任务 (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标应放到全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格局中去考虑,在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与规划中去确定与安排。海南虽是经济特区,但仍属区域经济的范畴,故也不能例外。(二)工业是海南三次产业中最薄弱的产业,但工业却是一个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坚实保证,现代化首先是工业的现代化。海南发展工业是有条件的:丰富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热作资源、海洋资源为海南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基础。(三)海南经济又是岛屿经济,地属亚热带,有着发展热带高效优质大农业和沿海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四)经济特区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特区设立以来,发挥了“窗口”、“试验区”、“排头兵”的作用,当前,这些作用还需继续发挥:(1)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随着改革的深入,深层次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将更加复杂,更需要经济特区在先行一步的改革试验中提供更成熟的经验。(2)经济特区目前和今后继续深入进行的经济改革、社会改革、行政改革,以及民主法制建设,更具深刻性和复杂性,对全国的改革能够继续起到示范作用,对我国的体制转轨提供全面的经验。(3)以香港、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南地区是当今亚太区域经济发展最有生命力的地区。经济特区在带动和促进这一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这一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继续保持这一地区的发展势头,有利于我国在亚太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据有利的竞争位置。(4)经济特区作为一种更高程度开放的模式,在引导中国走向世界统一大市场,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中,将起到重要的沟通和示范作用。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提出经济特区发展的更高目标,真正让经济特区率先参与世界范围内更高层次的平等竞争。(五)海南已初步构筑起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巨大进展,金融、财税、立法和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已在全国率先进行。三次产业GDP之比调整为3∶1∶2,并在八五期间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赶上了全国的平均水平。 立足于海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以及海南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国务院对我省提出的经济发展三步战略目标的要求,海南经济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应是,构筑起中国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充分发挥我省作为经济特区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围绕这一发展目标,下一阶段的改革任务,就是要解放思想,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增创特区新优势,包括体制优势和政策优势,在全国率先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具体而言,就是一方面要加快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彻底转变政府职能;与此相适应,另一方面,要加快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重视教育,提高全民的经济文化素质,大胆推进社会改革。其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 也有代表认为,为了更好地发挥海南作为特区的沟通、桥梁和示范作用,它的发展必须放在整个世界开放的格局中来考虑。因此,海南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应当是建立综合型的境内关外经济特区,即贸、农、旅、工综合发展,多元化、多功能的自由贸易区,率先实现与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1)洋浦应当率先按照“自由港”模式运作,担当先行试验的功能。(2)扩大琼台经济合作,形成两岛自由贸易中的互补关系。(3)利用资源优势,积极进行资源产业的开发。 二、海南特区支柱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正确确定产业发展目标,进而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使国民经济尽快走上集约化轨道。海南产业结构的形成,目前是靠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的,或者说海南经济的增长主要是投资拉动的结果;其次海南产业结构的形成在主要依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推进的同时,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生产要素构成的合理性因素,生产要素的效率正在逐步提高。也就是说,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即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因素在逐步增多。这种扩大再生产方式的效应不可能孤立地取得,通常是建立在外延扩大再生产基础之上的。事实上,经济的增长既需要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也需要依靠生产要素的合理构成和效率的提高。海南建省近八年来支柱产业形成所走过的历程表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既不可能完全选择粗放型的方式,也不可能完全采取集约型的方式。从宏观上考察,有谁先谁后之分;从微观上分析,有效益大小之别。最后还应看到海南支柱产业的形成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推进,将主要是通过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来实现的,但这不意味着海南支柱产业形成的所有领域都以粗放型为主转变为以集约型为主。海南目前在资源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工业、农业、旅游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并不等于就形成了工业、农业、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一方面这三种产业的发展本身还需要通过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加以继续推进和完善,以达到符合国民经济总体水平要求的支柱产业的标准;另一方面同样具有很大潜力的商贸业、房地产业、海洋捕捞业等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提出客观要求,进而可能发展成符合国民经济总体水平要求的支柱产业。实际上,形成海南支柱产业的客观基础是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判断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在海南支柱产业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标准在于不仅有利于目前,而且在将来均能持续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本着这样的认识,未来3—5年内海南支柱产业发展的应当是:一方面不放弃粗放型的经济经营方式,一方面提高科技含量,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使整个经济经营方式逐步向集约型转变。其发展思路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