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0年代以来,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逐步取代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的的传统发展观。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CED)在其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首次将持续发展作为关键概念使用,从此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承认。一般认为,实现持续发展的道路是通过教育和技术进步积累人力资本,以此来提高开发新资源的能力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是作者在担任浦东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发展局局长期间对浦东教育事业发展所作思考和研究的成果。文中提出“以适度超前发展的教育带动经济起飞,以经济起飞进一步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然后再使教育在高起点上启动经济发展的教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态势”的观点。不仅从思想观念上把教育提到浦东持续发展这一战略高度来认识,而且提出了教育发展的目标和具体行动纲领。 浦东开发开放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浦东将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区,从而使上海发展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浦东新区要在21世纪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就必须牢固树立科教兴区、教育是基础的战略思想,在更广阔的视野下研究21世纪基础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关系,构筑新区教育发展战略。 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 ——到2000年形成与浦东地位和功能相适应,与现代化城市特点和水平相适应,面向21世纪的教育基本框架。 ——形成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共同发展、比例协调、结构合理的开放的教育体系。 ——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大幅度提高全民接受教育的质量,高起点培养大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管理、贸易和高技术产业高层次人才,构筑对内对外全方位辐射的人才高地。 要达到这个总目标,首先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确立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发展思路。 1.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急需一大批知识广博、业务精深、能适应国际竞争的优秀复合型人才,同时又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因此,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既要培养主力军,又要培养生力军,既要培养高精尖,又要培养劳动者,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 2.确立大教育观念,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学校的围墙中完成的,教育部门必须有意部分地把社会作为教育的大课堂。首先把具有公共教育影响的领域,如家庭、图书馆、广播电视台、电影院、少年宫、科技站、文化宫等纳入大教育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社会各种具有教育价值的公共资源和设施以及企事业单位,积极选择吸收校外各类资源参与教育活动,从而把学校教育力量和非学校教育力量从分离关系变为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形成整个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教育的合力。 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是相辅相成的,社会成为一个有利于教育的大课堂,才能使教育的社会化得以实现。要使学生生活的社区自身就成为一所学校,使之具备良好的教育“小气候”,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优化的教育环境。社区的“小气候”乃至整个社会的大氛围是大教育观念得以实现的基础。 3.教育要确立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观念。我们希望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不是考试的机器和分数的奴隶,而是生动活泼的、全面素质得到发展的接班人和劳动者。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的主题,许多国家在调整培养目标时,都强调“使受教育者具备作为国家公民和世界一员所应有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教育要引导和培养学生个性充分体现、潜能充分发挥、素质全面提高,尤其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使能力训练和知识传授协调发展,知识主要靠课堂传授,而能力主要靠实践操练,知识只有通过能力才能转化为力量。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4.教育要确立质量效益的观念。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投入。但在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如何使教育得到最优化的发展,这就提出了一个教育的质量效益问题。教育投入的增加是有限的,如何使有限的投入取得尽可能优的质量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教育存量进行合理调整,对教育单位加以全新组合,对教育机制加以更新激活,对办学体制注入新鲜动力。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其整体功能的开发,由低级向高级、由经验向科学、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的发展,其核心就是提高教育的质量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新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 5.确立教育优先、超前发展战略地位的观念。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决策,决定了教育优先、超前发展的战略地位。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和输送大批建设者的重任,如果发展“滞后”,就必然会影响劳动者素质提高,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必须坚决摒弃先发展经济,后发展教育的陈旧观点,使教育与经济尽快形成以适度超前发展的教育带动经济起飞,以经济起飞进一步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然后再使教育在高起点上启动经济发展的教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态势。 6.确立和国际教育相衔接的开放观念。浦东开发是一个世界级的开发,新区的教育应是高起点、全方位、与国际相衔接的教育。所谓高起点、全方位,就是敢为天下先,敢于破常规,“先一步、高一层”,把眼光瞄准国内、国际的先进水平;所谓与国际衔接,就是敢于突破各种落后观念,吸收和借鉴国际教育的先进经验,并使之与中国教育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总之,就是必须突破落后的、狭隘的封闭的自我小循环,放眼全球,面向世界,树立开放的观念。这是浦东开发开放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浦东教育适应浦东开发开放、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