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市经济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特区地位显著提高,提前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小康目标。今后15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继续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顺利实现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我市就能跨上现代化过程中最艰难的一个台阶,赶上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因此,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和规划未来15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对走向21世纪的厦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九五”和到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入实施“以港立市”和“科教兴市”战略,充分发挥特区的功能优势和对台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并全面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推动特区参与高水平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科技进步、完善管理效能,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和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2000年全面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到201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届时的中上水平,使厦门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 二、主要任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未来1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应从主要依靠外在优惠政策的推动转向主要依靠内在经济素质和实力的提高。主要任务是: (1)以港立市,增强港口和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以港口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现代化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使厦门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枢纽港和国际航运中转港,为特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条件。依靠港口和海运的优势,建立和发展临海型现代化工业基地,加快重化工业的发展和全面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依托厦门港口城市基础,发展航运、商贸、金融、旅游等生产经营服务和生活服务产业,完善特区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提高厦门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 (2)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集约化经营方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业素质。以“高、大、名、优”企业为龙头,推动我市经济进入高层次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积极发展“菜篮子”工程和乡镇企业,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大力扶植机械、电子、化工、电力等工业支柱行业和大中型骨干企业,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和素质;高标准地规划、建设和管理第三产业,加快形成完善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体系。 (3)加强横向联合,强化厦门区域性“龙头”地位和特区“窗口”、“枢纽”作用。利用特区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面向闽东南、闽西南和台湾、东南亚,将外引和内联相结合,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使厦门特区成为我国东南地区与国际经济衔接的主要通道之一。发挥特区的产业优势和口岸功能,带动内地特别是闽西南和闽、粤、赣、湘邻近地区的经济合作区产业的整体发展,并鼓励国家各部门和内地资金来厦建设,促进特区经济的发展和周边地区的繁荣,充分发挥厦门特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4)科教兴市,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全民素质。充分发挥科技在国民经济加速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使厦门成为区域性的高科技产业基地。以“三科”工程为龙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机构的企业化、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基础上,加强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改革教育体制,培养适应特区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熟练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把厦门办成“教育之城”。 (5)发挥对台综合优势,发展对台经贸关系。充分利用历史、地理和人文等方面的对台综合优势,积极吸引台资,大力发展对台贸易,努力促进对台“三通”,加强对台民间往来。加快三大台商投资区的配套建设,全面落实《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进一步完善台商投资服务体系,为吸引台资创造更好的软硬环境。充分发挥保税区的对台功能,积极拓展对台贸易。努力完善机场、港口等口岸设施,为对台直接“三通”做好准备。努力将厦门建成两岸人员和物资往来的主要通道,两岸交往的重要桥梁,处理两岸具体事务的基地,台胞购物、休闲、度假的主选区。 (6)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特区外向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深入实施以保税政策为核心的自由港某些政策,逐步使商品、资金和人员的进出更加便利。树立“大经贸”的观念,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加强与各国大企业、大财团、大公司的接触与合作,提高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和规模,优化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结构和效益,努力发展境外投资,积极地参与高水平的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7)深化体制改革,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促进特区经济运行机制与国际衔接。以公有制为主体,加快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公有制企业的经营机制,形成各类企业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条件,增强特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继续培育和完善特区市场体系,重点发展要素市场,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形成符合国际市场运作规则、并与国际市场衔接的特区市场体系;积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手段,按“精减、统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政府机构,建立与中央宏观调控体系相适应的特区经济调控体系,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