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发展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经济特区既吸收了国际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的经验,又具有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各业并举的综合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十五年来,特区发挥着“窗口”、“基地”、“排头兵”和“试验场”的作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斐然。1994年同1984年相比,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特区是一个省,起步又较晚,因而不作比较)四个城市特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9.4倍,工业生产总值增长了26.2倍,外贸出口增长了62.4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了14.7倍,保持了持续、高速、协调发展的局面。与此同时,由于每个特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经济基础等不尽相同,其各自的建设和发展也很不平衡,存在着诸多差异。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了解各个特区的长处与不足,成绩与差距,认识各个特区的共性与个性,优势与特色;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发挥特色,加快发展,这对于各个特区因时因地制宜、制定各自的发展战略,开创特区建设的新局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以下就从八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经济发展规模 四个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均在不断扩大,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首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1994年深圳已达560亿元,汕头196.65元,厦门189.02亿元,珠海168.29亿元,深圳继续高居榜首,与珠海相差2倍多。其次是工业总产值,深圳高达716.97亿元,汕头283.37亿元,珠海260.31亿元,厦门仅为249.23亿元,高低之间相差近2倍。第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深圳居首位,为230.96亿元,珠海、汕头和厦门依次为98.58亿元、97.83亿元和95.25亿元。其中基建投资也是深圳第一,达140.63亿元,珠海第二,为73.69亿元,厦门第三,为43.44亿元,汕头最后,为30.74亿元。可见,特区之间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小只相差1倍多,而基建投资大小则相差3.5倍多。 在四个特区国内生产总值1114.03亿元的总规模中,深圳占50.3%,汕头17.7%、厦门16.9%、珠海15.1%;在工业总产值1509.88亿元的总规模中,深圳占47.5%、汕头18.8%、珠海17.2%、厦门16.5%;在固定资产投资额522.62亿元的总规模中,深圳占44.2%、珠海18.9%、汕头18.7%、厦门18.2%(其中基建投资额288.50亿元的总规模中,深圳占48.8%、珠海25.5%、厦门15.1%、汕头10.7%)。显而易见深圳在上述各项指标所占的比重最大,也就是说,经济发展规模最大者首推深圳。 二、经济增长速度 从国内生产总值看,1994年比1984年,深圳增长23倍,珠海增长22倍,厦门增长14倍,汕头增长13倍;从工业总值看,1994年比1984年,珠海增长51倍,深圳增长35倍,厦门增长16倍,汕头增长15倍。这些数据说明深圳、珠海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厦门、汕头快得多。 三、经济发展水平 按1994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第一组,25000元以上的,珠海27743元;第二组,15000~25000元的,深圳16691元,厦门15843元;第三组,5000元以下的,汕头4975.8元。可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为珠海,而特区间发展水平高低相差4.5倍多,意味着居民生活水平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四、对外经贸 从实际利用外资的情况看,1994年,深圳达17.30亿美元,厦门12.41亿美元,汕头7.74亿美元,珠海7.63亿美元,说明深圳、厦门的情况较好,而珠海、汕头的情况则不甚理想。 就外贸出口而言,1994年深圳创下了出口183.09亿美元,进口166.74亿美元的新纪录,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其外贸出口比1984年增长了590倍。其他三个特区1994年外贸出口额依次为,厦门31.20亿美元,汕头21.04亿美元,珠海14.88亿美元。此外,三资企业出口额在四个特区的外贸出口额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珠海高达56.38%,深圳为46.88%,厦门为39.23%,汕头为32.43%。 在旅游创汇方面,1994年深圳的境外旅游者达1863900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以人民币计算)达588305万元,居四个特区之首。1994年与1984年相比,深圳的境外旅游人数只增长了2.3倍,而旅游外汇收入却增长了35.4倍。十年间深圳旅游创汇发展之迅速令人称奇,与发展较慢的汕头比较,竟相差9倍之多。 五、经济效益 从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来看,1994年深圳达74.40亿元,汕头17.86亿元,厦门15.85亿元,珠海13.16亿元。深圳与珠海相差4.6倍,它也反映了用于扩大生产自筹资金积累能力之强弱。 应当指出的是,1984—1993年,四个特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产值、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利税、百元工业产值实现利税等项指标均呈递减趋势。因而迅速提高特区企业的经济效益实为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六、产业结构 特区的产业结构已日趋合理。三次产业比重深圳为2.46∶55.39∶42.15,珠海为5.37∶52.10∶42.53,汕头为14.17∶40.18∶45.65,厦门为5.72∶48.26∶46.02。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深圳最低为2.46,汕头最高达14.17。第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四个特区之间并无明显差别,因为它们都将第二、第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目前,特区都处于向工业化快速迈进的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