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前列的经济特区,其历史贡献令世人瞩目。在新的历史阶段,特区与其他地区在许多方面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特区所肩负的历史任务还远没有完成,特区所处的历史地位还远不能结束。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特区正在进行的探索、实践。这里刊发的便是对汕头经济特区如何增创新优势的思考。 汕头经济特区经过15年探索和实践,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汕头经济特区如何发挥侨乡优势,努力增创新优势,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继续走在前面,成为实践中的新课题。 汕头经济特区必须努力实现从优惠政策上的“特”往功能上的“特”转变,苦练内功,提高整体素质。 增创新优势是汕头经济特区加快发展的现实要求 汕头特区走过15年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是令人鼓舞的。但是,汕头特区发展到今天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前进中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目前,一方面是中央对经济特区的要求更高了;另一方面是中央给予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不是增多了,而是减少了。与此同时,汕头特区还遇到本身发展的挑战。 1、汕头特区“先天不足”。在广东省内3个经济特区中,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而汕头偏于粤东一偶,地处“省尾国角”,地理位置显然不如深、珠那样优越;在全国沿海4个经济特区中,汕头特区起步晚了一年,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加上汕头特区范围扩大以新带旧的发展模式与深圳一步到位的全新发展模式,以及珠海的新特区扩新区的推进发展模式相比,汕头显得落伍了。同时,深圳、厦门拥有的计划单列经济管理权限和立法权更使汕头望尘莫及。 2、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都还处于较低层次。汕头特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深圳、珠海以及厦门特区有明显的差距。按总量和人均指标,汕头特区明显低于其他3个特区。多年来,汕头在生产、建设和流通等领域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源消耗大,资金周转慢,负债率高,浪费严重等问题,造成经济效益差。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成了当前经济生活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1995年汕头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同时,汕头产业结构不平衡,工业发展组织程度低,缺乏大型企业集团、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国有企业转机换制步履艰难,体制创新滞后,活力不足。 3、投资环境比较优势弱化。一方面是优惠政策变成普惠政策,使竞争加剧;一方面是投资成本攀升,使吸引力减弱。汕头特区的劳动力和土地这两大生产要素的低廉成本吸引大量投资的优势已成为过去。同时,“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社会治安、办事效率、公正廉洁、服务质量等问题突出出来。 毫无疑义,特区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无论是进一步发挥特区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因,还是加快汕头特区发展的事实,都昭示着特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实现从优惠政策上的“特”往功能上的“特”转变,扎扎实实,苦练内功,提高整体素质,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以侨资侨力为特色的综合优势,是增创新优势的独特条件 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改革开放的先行优势,是增创新优势的基础条件 中央对特区的“三不变”方针,是增创新优势的根本条件 汕头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的有利条件 汕头特区与其他特区城市相比,客观难处固然不可否认,但汕头特区也有自己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一)汕头以侨资侨力为鲜明特色的综合优势,是增创新优势的独特条件。 汕头作为全国重点侨乡,具有华侨众多的优势。这一优势同沿海优势、商贸优势、对台优势、腹地优势结合,在总体上集聚成一种以侨资侨力为鲜明特色的综合优势。这无疑是汕头特区增创新优势的独特条件。 潮汕是著名侨乡,1000多万海外潮人分布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有关资料估计,海外潮人拥有资本超过1000亿美元。雄厚的侨力资源是推动汕头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市共接受华侨、港澳台同胞捐赠达20.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中,华侨和港澳台胞的投资占80%—90%。汕头濒临南海,历史上是市依海而立,市因海而兴。全市海岸线长达289.1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汕头具有“百载商埠”的盛誉,商贸历来是传统优势。汕头市的南澳岛是广东省最靠近台湾的部位,是对台乃至亚太各地发展贸易的重要通道。汕头特区有美丽富饶的潮汕平原,又有与之相连的闽西南、赣东南、粤东地区这个广阔的腹地。近年来闽粤赣边三地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港口、机场、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随着京九和广梅汕铁路全线开通,汕头的腹地区位优势更显突出。汕头特区完全可以以粤东、赣东南、闽西南这个腹地作为依托,闽粤赣边的广大内陆地区也可借助汕头特区这个“窗口”和中心港口的“通道”,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汕头特区经过15年建设发展,形成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改革开放的先行优势,是增创新优势的基础条件。 1、在经济建设和外向型经济方面。汕头特区经过15年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经济存量、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和外向型格局,走出了启动积累阶段,初步具备自我发展能力。主要表现: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995年,汕头市的国内生产总值261.3亿元,年均递增17.22%;工农业总产值401.48亿元,年均递增20.3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三番。预算内财政收入23.06亿元,比1980年增长22.5倍。汕头特区进入了“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投资硬环境40优”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