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乘改革开放的东风,艰苦创业,积累了巨额的国有资产。截止1994年底,全市(包括区属)国有资产总额(净值)为619.78亿元。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净值242.41亿元,占总额的39%;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净值57.37亿元,占总额的9.0%;资源性国有资产净值320亿元,占总额的52%。又据1994年底报表统计, 经营性国有资产中市属国有企业总资产已达1018亿元,是特区建设初期1980年1.6 亿元的636倍;净资产200.6亿元,是1980年0.61亿元的328.8倍; 实现利润50.5亿元,是1980年0.15亿元的336.7倍。 但是,特区和全国一样,也出现了较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分析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现象及流失原因,研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堵住资产流失的漏洞,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已成当务之急。 一、深圳市属企业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国有资产流失分为固定资产流失和流动资产流失。对深圳市属国有企业调查显示流动资产流失情况较严重,仅1993年流动资产损失达5.4亿元,反映出企业之间往来帐款的支付中管理薄弱,漏洞较多。从资产形态上分类,又可分为有形资产流失和无形资产流失。技术专利、企业商誉、知名商标等无形资产的流失容易被人们忽略。 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流失较为严重。据对93户市属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调查统计:这93户企业有总资产532.7亿元,总负债426.8亿元,净资产105.9亿元。其中累计挂帐损失24.7亿元, 基本可以认定为资产流失的金额达24.4亿元,占当年净资产总额的23%。资产流失金额中直接经营亏损14.5亿元,承包经营损失1847万元,潜亏8.7亿元, 专项资金损失9948万元。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主要发生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和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 (一)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 市属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决策失误、管理混乱、上当受骗等原因使企业严重亏损,甚至资不抵债、存量资产减少,是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主要漏洞。据估算,经营中资产流失约占流失总金额的70%左右。流失的主要原因如下: 1、错误决策。原一外贸公司总经理未经集体讨论, 个人拍板决定贷款1837万美元在海外经营期货业务,并绕过总公司财务部门把这笔巨额外汇转到境外代理人手中,不到一年这笔外汇全部亏空流失。 2、盲目投资。市属某公司不经科学论证, 不请示报告资产管理部门,举债2.2亿元投资重庆市地铁工程。虽经制止,追回8000万元, 尚有4000万元人民币和1000万美元至今追不回来。 3、闲置资产。 深圳市食品饮料公司与天津启士林公司联营并耗资千万美元从国外购回全套食品加工设备,由于不适用不配套,闲置三年后报废,造成国有资产巨大浪费。 4、违法经营。某市属国有企业与内地公司合作, 用假批文进口钢材三万吨,被海关查没,直接损失3500万元。 5、担保连带。深圳市新业服装公司违例为港商贷款担保, 港商将贷款滞留香港不归,该公司作为第二债务人被银行追赔损失1500万港元(深圳市新业服装公司因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已宣布破产)。 6、帐外经营。 市属某国有企业一下属进出口公司副经理以公司名义贷款100万元,转到广州市开办卡拉OK歌舞厅进行帐外经营。 7、贪污公款。 8、携款外逃。 9、用人不当。 10、挥霍浪费。个别企业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费报销流失的国有资产十分严重,有的企业历年亏损,但花在吃喝招待费上的开支上百万元。 另外,境外国有资产的安全问题也要引起重视。深圳市属国有企业在境外投资兴办企业已达146家,其中在港澳有64家,海外有82家。 由于资产不清、产权不明、关系不顺、资产管理至今难以到位。所以境外企业经营状况及国有资产的安全增值情况需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二)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资产流失。 企业体制改革是不断探索的新课题,资产评估、产权交易、股份化改造等都还有待于从制度上完善和规范。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有的是经验不足,有的却是钻改革中的空子而使国有资产流失。一是低值评估国有资产,使国有企业在产权交易或股份化改造过程中受到损失。二是在募集定向法人股时,按低于净资产含量的发行价格抛售,直接损害国有股权益。三是利用资产评估增值去核销呆帐、坏帐,掩盖企业经营中的损失。四是国有股长期不准上市,既使国有股不能变现用于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又得单方承担股市风险。这种同股不同利的现象使国有股权益损失严重。五是许多上市公司以极少比例分配现金,大部分则以送红股的形式进行年终分配,而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变现,使国有股权益难以实现。六是一些股份制企业将原属国有资产的收益在新老股东中分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七是一些国有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把原企业承包留利或贷款形成的效益界定为企业集体所有,甚至列为“企业股”。 二、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原因 从以上国有资产流失情况不难分析出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 1、人们思想认识不统一。由于宣传教育不够, 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性和保卫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紧迫性还没有引起全社会足够重视,没有形成全民共识,一些人对国有资产流失视而不见、麻木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