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开发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1、布局问题 开发区的布局严重失衡,即其主要偏集于东部沿海,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严重的影响。这些年来,我国经济中心过快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使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若这一状况再不调整,“诸侯经济”的发展势难阻止,其结果是,各地各自为战,地方保护主义加剧,宏观区域分工将呈无序。 2、规划问题 开发区规划问题在宏观上和微观上同时并存。宏观上,国家意图原旨在开发条件相对成熟的区位上按计划因地制宜地发展一批数量有限、类型适宜的开发区(即体现为现在的国家级各类开发区),但是1992年的开发区热使地方从省级到县级甚至乡镇级政府都拥有设置开发区的权力,这样,中央的意图原旨受到了破坏,开发区建设首先从宏观规划管理上走向失控。数量滥多的开发区圈占了面积庞大的土地则是这一问题的最严重后果。原本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宏观规划在开发中失去了意义。1993年上半年开始的全国开发区清理整顿工作则是解决这一宏观规划问题的初步行动。然而,真正要解决宏观规划问题远非就此而止。清理整顿的效果只是达到刹住开发区热。清理后的开发区数量(900 个)和建设规模仍然超越国力承受能力,开发区总体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严重问题仍然不能使开发区的宏观规划引入健康的轨道。问题的真正症结在于国家的清理力度不够和手段过死,同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变通办法。 在微观规划上,开发区的问题更加突出。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开发区一般都制订了总体规划和相应的详细(建设性)规划。总体规划是开发全过程的纲要性指导思想,而具体规划则是开发建设阶段性的实施规范,它牵涉到具体项目的厂址设定、行业布局、道路等基础设施规划以及用地功能与规模的限制等内容。但从现在各地开发区具体建设实施情况来看,大多数开发区并没有把总体规划放在指导思想的高度上予以重视。比如一些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受到周边竞争压力下,开始脱离仅开发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规划约束,不断引入一些普通工业项目,甚至一些制造污染的项目。这样,总体规划的意义就无法得到实现,不同开发区的个性日益混合,开发区类型的界定日益显得模糊、困难。开发区总体规划实施欠效,还加剧了开发区之间日益严重的过分竞争。在实施具体规划的过程中,大量开发区存在着随机盲目安排项目的做法,结果是项目不是去适应规划要求,而是让规划满足项目的选择要求,使得开发区具体规划方案反复修订,造成开发建设无法有序地进展下去。 3、过分竞争问题 开发区竞争现象是将开发区开发与管理推向市场经济运作机制的必须的、正常的表现。但是如果因此诱发成过分竞争问题则是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可以设想,一个充满过分竞争的市场中,结果必然是竞争各方不同程度地受损且从总体上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下降。开发区的过分竞争问题亦是如此,大量土地资源流失和有限资金被过度分割分散则是开发区过分竞争的直接后果。开发区过分竞争主要是在地价、项目(资金)、和优惠政策这三方面进行争夺,争夺的目标当然是为取得更多的资金和项目。因此地价和优惠政策的过分竞争是项目(资金)过分竞争的派生(这两个派生竞争问题,我们将在下面问题中予以详述),开发区在(资金)项目上过分竞争的根源在于开发区规划管理欠效和盲目自利的结合。在规划控制和实施上没有严格限定不同产业项目要求沿着不同类型开发区进行自觉分流,而引致所有项目,所有开发区都参与抢夺的“一窝蜂”现象。在管理上,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监督管理上,不仅未能从协调中给予引入项目的合理安排,而且对这种“一窝蜂”而上的过分混乱竞争现象反而采取宽容的态度,结果进一步滋长了开发区盲目自利的心理动机。因此,针对开发区的过分竞争问题,我们必须强调政府行为。尽管对每一个开发区的内部管理,开发区内有专设的管委会,开发(经营)公司或特设的职能部门,但是对开发区的整体管理,特别是对一个地区拥有多个开发区(包括不同类型)的整体管理,地方政府应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发挥适度的干预(主要是协调、组织、监督)作用,消除日益恶化的过分竞争问题。不过,过分竞争是个具有空间约束的概念。换言之,过分竞争,针对某一单独的开发区,它只体现于与周边毗邻开发区之间的内耗性竞争关系,而空间相远的开区则与之不易形成竞争对抗,当然一个级别很高、规模很大的开发区(如浦东),其竞争的半径也会加大,竞争的意义可能转化为区域经济竞争,而不能单纯地武断为过分竞争。因此,目前开发区存在的过分竞争问题,只是针对一个地区超过经济资源承受能力而滥多地设立开发区而言的。 4、用地问题 开发区用地问题可归为两个方面,即用地规模与土地地价问题。用地规模,固然从国家角度考虑,正如前面所述及,开发区建设存在贪大求多,大量圈地,使得大量耕地撂荒,严重浪费国家耕地资源,造成农产品产量锐减,进口扩大、物价上扬等问题,同时,圈占耕地所引起的大量农业人口迁置,更加剧了农民就业难的问题。但是单独从开发区角度考虑,圈占一定规模的土地不仅可以为远期开发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留足后劲,而且一个开发区处于周边多个相竞争的开发区群体环境中,拥有较大规模的可开发土地,同时,获得更大规模的土地资源还意味着开发区拥有更多可供动用的物业存储资产,这等于为开发区的远期发展注入更多的资金(通过作价转移)储备力量。在我国现阶段资金缺口问题相当严重的情况下,开发区用地贪大求多恰恰符合这一要求并似乎是通过这一变通办法解决资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