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是政府预算管理的一个基础部分,其综合职能的发挥取决于科学、统一的科目编制,以及规范的收支结构的技术性设计和有效的管理方式。一般而言,政府收支分类是根据预算收支的性质、来源和用途,对预算收支按一定标准进行系统归并,进而清晰界定其分类构成,形成可用于实际工作的指标系统。这是有效编制和执行政府预算,实施政府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收入公平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作用的必要条件。我国原来执行的收支分类可以说是延续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框架,其涵盖内容不够全面,而且科目之间相互交错,透明度低,不利于进行绩效考核、监督管理、科学决策和信息交流。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整、透明而又与现行预算科目相衔接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在科目体系的构建中,要改变收支分类只包括预算内收支的状况,将预算内收支、预算外收支及相关的政府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都纳入政府收支分类范围,科目的设置必须满足定员定额管理、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和国库集中收付的要求。总之,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在公共财政的建设过程中将促进政府管理机制的完善。 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6年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本届政府和财政部门一直高度重视财政收支分类改革,2004年底就完成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并于2005年1月起选择了六个省市和五个中央部门进行模拟试点。基于试点情况较好,2005年12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2006年2月10日财政部下发了《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该方案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为确保这项改革的顺利进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还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 笔者认为,这项改革是按照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在配套深化改革中实现我国预算管理与市场经济和国际规则接轨的重要一步,在财政收支结构的表现形态和预算管理内容、管理机制上都会带来较大的变化。在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下,不但可以用较细的科目来规范财政收入途径,反映财政支出用途和衡量财政支出绩效,还易于以客观的数据来监督财政收支的具体情况,便于同国际相关系统对接、比较,对“金财工程”的实施和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也影响深远。 在以往的政府收支体系中,预算收入有多种分类方式。如按照经济部门将预算收入分为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部门收入;按照经济成分将政府预算收入分为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股份制经济、个体经济及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收入等;按照政府预算收入形式分为税收收入、规定应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专项收入、其他收入等;按照预算收入性质分为经常性收入和建设性收入;按照预算级次分为中央预算收入和地方预算收入;按照预算科目分为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和债务预算收入。 在预算支出分类中,按照政府的经济职能分为经济建设支出、事业发展支出、国家管理费用支出、国防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其他支出;按照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按照支出用途将政府支出分为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支援农业支出、科学文教卫生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费、对外援助支出;按照支出的使用部门,预算支出包括工业、农业、林业水利、交通、邮电、商业、物资、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国防、行政等部门的支出;按照复式预算组织体系分类,将政府支出分为政府公共预算支出、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支出、社会保障预算支出。 国际上有代表意义的预算管理与我国情况有所不同。在收支分类方面,发达国家主要是按功能分类和按经济分类。在收入方面按不同类、目进行细分,有利于收入的规范和统计。支出则按部门、经济性质和政府职能分类。按照功能、经济性质进行收支分类,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府财政统计分类方法,并在动态改进。一些国家也有预算外资金,比如社会保障收支、国有企业的某些收支、一些基金性质的收支,但一般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数量较少。发达国家多采用标准预算周期制度,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各个阶段进行明确划分和具体的时间限定。预算落实到具体单位乃至其细分项目,并可以快捷地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这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减少资金浪费。不少发达国家还编制了3~5年的中长期预算。 与预算管理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现行的预算收支科目体系仍有计划经济体制中政府代替市场配置资源的色彩,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预算支出科目主要是按“经费”进行分类的,政府职能和支出重点难以较清晰、完整地显现,难以统计归并和进行绩效评价,很多人大代表都表示看不明白,更不易让老百姓理解。缺乏完整的经济分类支出科目体系,又限制了预算单位核算水平和财政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未正式纳入收入体系的预算外收支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其预算管理的边缘化影响了预算的全面性,也不利于从制度上加强监控,预防腐败。而且,预算管理的统计口径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通行做法不接轨,这带来了大量的口径调整和数据转换工作,也降低了统计指标的说服力和决策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