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的市场化经营,就是用市场的观点审视教育问题,用市场的方法思考教育问题,把市场经营理念引入教育,使价值规律与教育规律有机地整合。坚持以市场导向为原则,把学校发展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用市场化的经营理念思考职业教育的问题,可以概括为:确定一个思路、瞄准两个市场、搞好三个服务、实施四项措施、转变五种观念。 一个思路 调整培养目标造就高素质劳动者的思路。新形势下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应完成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一是实现由专业技术教育向职业技术教育的转变。二是实现由学科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变。为此必须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即为学生进入社会和市场就业或准备创业的教育。因此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为指导,改革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层面上,立足于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新型农民及普通操作工人。只有培养目标的与时俱进,中等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市场,学校才能在服务中得到发展。 两个市场 一是就业市场。企业和用人单位是职业学校的客户,职业学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意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校就业机构应与外界建立广泛联系,其主要职责:首先是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行毕业生就业指导。面向学生及家长定期举办就业形势讲座、报告,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开展创业精神教育,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学生创业信心,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开放型择业、就业观念,使家长及学生克服“铁饭碗”、终身制、乡土观等陈腐的不利于生存和就业的过时观念。其次是研究分析市场信息,进行市场策划。定期到各实习单位、劳动力市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信息调查,与用人单位及企业建立合作双盈的互惠互利关系,优化毕业生就业的外部环境。一方面为学校专业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更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扩展毕业生市场。只有打开了产品(毕业生)的销路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出引进”的办学良性循环。只有出口畅,才能入口旺。第三是瞄准中小企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二是生源市场。应关注生源市场,挖掘生源潜力,调整专业规模及学制类型。除承担学历教育培养技术工人外,对个人创业、在职人员转岗、转业培训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民工转移培训等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应不断矫正办学方向和重点,办学上向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型教学发展,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长线与短线结合,避免办学的盲目性。 三个服务 首先是为学生服务。职业学校应强化服务意识,将学生视为服务的对象而不是单纯的教育管理对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这也是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体现。学校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就应当努力适应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和愿望。具体做法应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自由选择专业,在就学初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变动专业;二是逐步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满足学生对今后职业发展和提升的要求;三是积极实施赏识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学,鼓励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四是教会学生做一个身体与心理都健康的人,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倡导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在招收新生的过程中,把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硬件要求、软环境要求列入对学生的常规服务和管理中,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管理,优化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五是教师要确立与学生同向的思想,教师是在某一个学科领域作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获得某项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地。 其次为企业服务。学校的人才培养应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效满足企业和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高质量、适销对路的人才,这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根据行业或产业岗位对人才规格、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设定专业培养方向、能力素质标准、课程教材内容、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再次为经济服务。教育为经济服务,应该有两层含义:其一,充分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其二,将教育融入经济建设之中,作为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链节投入区域经济市场和地方支柱产业的发展之中。职业教育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不但要为当地经济服务,而且要为跨区域、跨国界的劳动力流动提供有效的培训服务。 四项措施 一是引入竞争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优胜劣汰的竞争,职业教育与市场的联系,较之于普通教育更为密切,所以应当引入竞争机制。职业学校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上的竞争。学校应以竞争促生机,以竞争求发展,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在内部广泛引入竞争机制。在人事制度上,积极推行教职工聘任制和末位淘汰制。在分配制度上,实行结构工资制,摒弃平均主义做法,拉开收入差距,实现多劳多得,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学校始终拥有不竭的动力。 二是实施改革创新。改革和创新是发展的源泉,也是职业学校生机与活力所在。首先是学校应实行目标管理,引入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管理体制,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其次是后勤服务的改革,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既利于办学资金的积累,又能集中精力办教育。再次是办学形式的创新,即实施校企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我们应与更多的企业联合办学,利用各自优势,共同解决招生、教学、就业及经费等诸多问题,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