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显著的制度特征是城乡“二元”财政结构制度。其表现形式是城乡公共品供给的“一品两制”制度安排,其实现方式是“一纵两横”非均衡制度安排。“二元”财政结构及“一品两制”下的“一纵两横”非均衡制度安排,导致农村公共品不可持续有效供给、“三农”负担沉重、基层财政不可持续、基层治理软化,并衍生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调、农村社会不和谐等诸多深层次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从统筹城乡“二元”财政结构入手,研究解决“一品两制”及“一纵两横”非均衡财政制度安排问题。 一、中国城乡“二元”财政结构:制度安排框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直实行城乡“二元”财政结构制度。这一制度安排的基本框架是:在公共品供给上,实行城乡“二元”分割、分治制度,即:“一品两制”。同一种公共品,在城乡居民间,实行两套完全不同的生产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制度。 (一)先看城乡居民公共品生产成本的税收分摊制度 在城市,直到1980年9月,中国才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这就是说,在此之前,城市居民并不直接负有法定纳税义务。在此之后,大部分城市居民事实上也并没有进入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行列。因为个人所得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为月800元,即只对月收入超过800元以上的部分才征收个人所得税,由于大部分城市居民的收入达不到这一扣除标准(中国2001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59.6元,人均月收入为571.6元),因此大部分城市居民也就可免纳个人所得税。从2006年开始,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月1600元,能够达到这一扣除标准的城市居民也仅是少数。 农民的情况就不同了。“皇粮国税”自古有之。政府向农民收税、农民向政府纳税,似乎都是天经地义的,在中国,从公元前594年的初税亩算起,已延续了两千多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积累工业资本,在农业经济十分脆弱的条件下,中国也不能像放弃对城市居民征税一样,放弃对农村居民的征税。1958年6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6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明确规定凡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无论其收入多少,都必须缴纳农业税,并且在征收农业税(正税)时,还允许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在一定比例内附征农业税地方附加。为了平衡粮食种植与经济作物种植之间的税收负担,1994年1月30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将经济作物也列入到农业税的纳税范围。直到2000年在安徽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后,免征农业税问题才逐步被提上议程,到2005年10月,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律免征了农业税;已经明确免征农业税的省份达28个,享受免征农业税实惠的农民达8亿人;到2006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并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并在其他省份逐步推开,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进行。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和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各项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加快县乡机构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在完成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农业税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这就明确规定了农村税费改革的方向和具体任务。因各省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因此,中央对各省税费改革的各项措施没有规定统一的时间表,而是由各省依据其财力情况和配套改革进度来确定具体内容。其内容包括:一是减轻农民负担。主要是政府实行了“三取消政策”:取消乡统筹费和农村教育集资等面向农民征收的政府性收费和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同时,调整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特产税税率,或将其并入农业税。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并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 从理论上讲,政府提供公共品所需成本的税收分摊,应遵循能力原则。判断纳税能力强弱的主要指标是:收入;消费;财产。从表1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家庭与农村居民家庭比较,无论是收入水平,还是消费水平,前者都远远高于后者。在中国未取消农业税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刚刚启动的2001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59.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则只有2366.4元,后者仅相当于前者的1/3;从消费水平看,2001年,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47.7%,而城市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37.9%,前者比后者高出9.8个百分点。显然,按负担能力,城市居民远远强与农村居民,但实际税负农村居民又远远重于城市居民。 (二)再看城乡居民公共品收益分享制度 表11978-2001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表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家庭 城市居民家庭 年份 绝对数(元) 指数(1978=100) 绝对数(元) 指数(1978=100)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1978133.6100.0 343.4 100.0 67.7 57.5 1980191.3139.0 477.6 127.0 61.8 56.9 1985397.6268.9 739.1 160.4 57.8 53.3 1990686.3311.2 1510.2198.1 58.8 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