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大国,占全国半数以上的农业人口的生活水平能否得到大幅度提高,关系到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的战略部署,这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那些自然条件恶劣及一些交通偏僻的贫困落后地区,人们因受到文化素质的制约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持久不变的、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我们称它为贫困文化。这种贫困文化与时代不相符合,它代表的是一种陈旧的、低层次的、与贫困经济相生相伴的文化,实际上是贫困者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贫困者对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的反映。即贫困者意识到按照社会上所推崇的标准去获得成功已不可能,于是产生一种放弃努力而不追求进取的价值观。贫困文化不是农村的主流文化,它是一种落后的、与时代潮流不合拍的亚文化,但它将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这是我们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化贫困现象。 一、贫困的顽症:贫困文化 1978年之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农民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得以实施。这一政策惠及亿万农民,使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提高,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也同样看到,建国以后,由于长期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存在,使我国农民的经济收入相对比较低,在改革之初的1978年,我国贫困人数是2.5亿,直到2003年还有2900万贫困人口。与城市相比,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即使象江苏省这样经济发达的地区,从2000年到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分别为1.89∶1、1.95∶1、2.05∶1、2.18∶1和2.20∶1。到2004年底,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还有106.5万户、310.1万人。江苏省总劳动力有99.66万人,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仅有924.9元。这种长期存在的城乡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性,是造成农村贫困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国农村中现实的贫困,不仅仅只表现为一种经济上的贫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反映在吃穿住行问题方面,而是一种包含着人口的素质、文化教育、行为观念等社会综合现象。正如社会学家所指出的那样:低劣的经济条件只是一种外显性贫困,这种贫困同时还有一种隐性的自我维持的文化体系。贫困文化在那些经济不发达的贫困落后地区直接影响着农村的发展。 形成贫困文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恶劣的生存环境。不言而喻,贫困文化的产生不仅有贫困者自身的因素之外,生存环境的恶劣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九亿农业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口生活在经济落后和那些边远的山区地带,这里交通闭塞,物质匮乏,文化生活单调,信息沟通不畅,缺乏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他们的生活方式、民风民俗、道德审美观大都沿袭古老的传统习性,处在不变的状态之中。由于这种生存环境上存在的差异,使人们接受不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先进思想的启迪,为贫困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落后守旧的生产理念。历史上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几千年来的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这种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不仅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同时也给农耕者带来了稳定、自足的生产理念。改革开放后推行的一家一户联产承包的责任制,解决了以前农业生产上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产值低下的局面,为调动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农业的发展也一定要步入现代化、机械化的生产时代。但目前在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阶段,由于受限于国家财政力量的约束,还拿不出大量资金投入到农业发展中去,这就使得那些在贫困农村中,低下的生产力和低下的劳动力互为条件,使得这部分农民更多或更直接依靠的是体力和经验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很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生产力,满足于自给自足状态,形成了一种安贫、守旧的生产理念。另外,在贫困地区里、为了脱贫致富,大量的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种田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妇女和老人,他们更加恪守着传统的生产管理理念,难以提高生产效益,使生产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之中。 3、滞后的文化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从贫困文化的视角来考察中国农村贫困的形成,滞后的文化教育使农民文化素质过低,是形成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人口素质有时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阿历克斯·英克尔斯在其《从传统人到现代人》一书中曾指出:个人的现代性素质并不是一种奢侈,而是一种必需;现代人素质在国民之中的广为散布并不是发展过程中的附带产物,而是国家发展本身的基本因素。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口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偏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文盲半文盲人数有2亿多,其中农村占多数,尤其是贫困地区更为严重。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这种滞后的文化教育使贫穷地区的农民,除了掌握一些基本的农业生产技能以外,无法进入其它领域的竞争,如大量的农民在城里打工,由于文化素质低,缺乏技能,迫不得已干一些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只能在低层社会流动,始终是处在低收入的职业岗位和较低的社会地位,使他们一时难以摆脱贫困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