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8~9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海口市人民政府、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联合在海口举办了“中国: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与政府转型国际研讨会”,就“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公共服务体制建设”、“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与公共财政”、“公共服务体制创新”、“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等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来自中央相关部、委、办、科研院所及国内22个省(市、自治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德国、美国、印度、世界银行等国家与国际机构的代表,共计350多人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观点综述如下: 一、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的现实背景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改革开放28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领域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带来了社会需求的深刻变化,使改革面临新的挑战。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同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应成为下一阶段改革攻坚的重大任务。 1.社会矛盾演变凸显建立公共服务体制的迫切性 有专家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社会从一个基本矛盾逐步演化成两大日益突出矛盾: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突出矛盾;二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之间的突出矛盾。后者表现为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持续扩大,老百姓对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公共安全、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类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发展到了临界点。正是在这样一个特定背景下,下一阶段我国的改革攻坚,需要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 2.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可以有效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 有专家指出,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因素比较多,原因也比较复杂。贫富差距不仅表现在名义收入差距方面,也表现在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以我国城乡差距为例,有专家指出,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二元结构使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贫困居民,难以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2004年我国城乡名义差距是3.21∶1,如果把各种公共服务考虑在内,城乡实际收入差距高达5∶1甚至6∶1。这表明,公共服务差距在城乡实际收入差距中所占的比例至少为30% —40%。因此,减少贫富差距中的体制、政策等不合理因素的影响,促进社会公正,是建立公共服务体制的一个基本取向。 3.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已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不仅迫切,而且是公民权的实质体现,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一般而言,公共服务体制建设难以在短期内自我建立和完善。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社会成员。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第一,要充分估计公共服务体制在有效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大作用;第二,要充分认识公共服务体制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第三,要充分认识公共服务体制对有效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重要作用。如果处理得宜,公共服务体制的建设必将推动市场经济健康、稳步地发展。 4.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具有现实可行性 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认知水平与国力保障。就认知水平而言,在本次会议上,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工作者,都赞同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虽然对构建公共服务体制的路径、重点、阶段性目标存在不同看法,但对建立公共服务体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成了高度共识。 就国力保障而论,我国去年的GDP突破了1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了1700美元。一些专家认为,我国已经具备提供基本公共产品的物质条件。有专家进一步指出,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在建立公共服务体制时,其人均GDP甚至不足1000美元。就义务教育而言,亚洲开发银行报告指出,世界上190多个国家中有170多个国家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包括人均GDP只有我国1/3的老挝、尼泊尔、柬埔寨、孟加拉国等。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目前更有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体制,为公众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 二、公共服务供求矛盾本质上是一个体制机制问题 我国公共服务实际供给的不足,除了主要与政府财政投入有关外,根本上是体制机制问题。与会专家从体制构成角度展开剖析,一致认为,我国公共服务投入不足与公共服务的主体构建、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有很强的关系。 1.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机制不健全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28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机制问题,而非仅仅是供给主体的缺位。具体表现为:一是没有形成公共服务领域规范的分工和问责制,在事实上造成了公共服务指标的软化;二是没有形成可持续的财政支持机制,我国财政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经济建设型财政;三是政府转型的滞后。从更深层次来看,体制机制方面不健全的原因在于,政府没有强化自身的建设与约束,在公共服务领域中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普遍存在,没有真正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