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增强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优化管理资源和市场资源的配置,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从结构层次上提高企业管理系统的效率和柔性,真正将企业经营的市场导向通过利益机制的分配,落实到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和每个员工。把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内部,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将成为国有企业融入社会大市场的必然选择。 一、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成为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美国哈佛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这些相互关联的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价值链内部各项活动之间的组合与协调,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要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发挥价值链管理的优势,优化核心业务流程,形成企业最优化及协调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把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企业内部也要市场化。 加强成本控制,深化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着眼点。现代经济的发展,赋予了成本管理全新的含义。从广度上,已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供应链成本管理;从深度上,已从传统的成本管理发展到精益成本管理。传统成本管理把眼光单纯地放在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上,仅仅从价差、量差、效能差异和人工差异等方面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价值链管理思想认为企业从研究开发到顾客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就是一条作业链,也是一条价值链,针对每一项作业实施管理和控制,将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由产品转为作业,推行以作业为核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中心作为成本归集和分配的基本单位,是由一项作业或一组作业组成的,也就是内部市场化的组织。 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经济实体之间的供求关系为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和商品行销的区域,广义的市场是指供求关系的总和。供求关系是指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主体之间的价值交换关系。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主体是构成市场的基础。国有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和自利行为的追求,推行经济体制改革,把企业不断推向市场,放弃或部分放弃了垂直行政控制方式,在企业内部扩大分工,推行切块经营,经营承包,成立内部银行,划小核算单位,便出现了许多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由于分工不同和为了各自的利益,它们之间需要发生各种各样的交换,就产生了供求关系,从而为企业内部市场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国有企业内部由于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并不都具有法人资格,因此,它们之间的供求关系只能称为“模拟市场”、模拟市场交易和管理。 二、内部市场化管理的内在涵义 内部市场化管理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把市场机制、价值观念引入企业管理,围绕提高管理效益和效率,将企业行为由总体转向个体、内部交易由计划转向市场、经营管理制度由静态转向动态,将市场竞争的压力传递到企业内部(或每一名员工)。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企业员工由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创新,达到提高企业效率和员工满意度的双重效果。 内部市场化管理的主要内涵是:按照市场体系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各种必要的市场,并把内部各基层单位作为市场主体和经营实体推向市场,使企业与各基层单位之间、基层单位与基层单位之间形成相互供求、交换的关系,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让各基层单位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使整个企业在市场的自动调控下,构建起新的运行体制与机制,从而实现企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给企业带来的效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企业越来越注重把市场体制引入企业内部,企业内部已完全市场化了。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呢? 第一,促进了员工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转变。通过深化内部市场化管理,员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成本意识逐步提高。“节约就是效益”“降低成本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 第二,面对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采取更能贴近市场的组织模式,如扁平化、矩阵式、网络型等易于创新的组织结构。 第三,企业管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激发了企业活力。通过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变行政管理关系为经济关系,解决了企业内部集权和分权的矛盾,解决了行政领导垂直指挥的问题。 第四,激发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把每个员工从管理的客体变为管理的主体,从管理者变为经营者,使每个人都成为一个自主经营的“企业老板”,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五,控制了综合成本,加大了挖潜力度,企业效益、效率显著提高。在市场需求变化莫测、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就是运用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内部交易等手段,明确了内部市场主体,形成了“亲父子、亲兄弟明算账”的关系格局,各利益主体及各环节取得了效能优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市场化,简化了评价的程序,增强了考核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