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8日) 一、认识和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 1.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市场波动变化有正强相关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领域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人才,职业技术人才的规格,决定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市场需求联系的紧密性。可以说,社会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就业市场需求的状况,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特色和水平,所以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服务经济,服务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和技能型人才支持。一些远见卓识者逐步认识到,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就业、抓产业素质、抓发展后劲和竞争力。这从特定方面看,实质上就是职业教育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市场波动变化的巨大反作用。可见,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市场波动双方辨证发生作用与反作用,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代工业化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表明,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职业教育就得到较好的发展,违背职业教育规律,职业教育就要蒙受损失。 2.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在于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和产业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第二,服务于就业和再就业。面向企业在职职工开展普遍、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第三,服务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把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扶贫开发和教育培训结合起来,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第四,服务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一方面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加快劳力输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互动。 3.职业教育是自成体系的、独立的、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别 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别。普通教育培养的是研究型、探索型和设计型人才,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技艺型、操作型人才。前者以学科为本位,后者以能力为本位。普通教育基本上是学科教育,按学科设置专业,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职业教育则基本上是职业岗位教育,按社会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强调所学知识的针对性、技能性、实用性。二者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式上存在较大区别。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学历文凭教育与等级证书教育并存,以等级证书教育为主;学科教育与技能教育并存,以技能教育为主;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并存,以就业教育为主的教育。从问为什么、怎么办、还有什么,转变为问会做了没有、不用的放弃学了没有,最新的学了没有。从政府财政框架下教育独立运作,转变为政府与市场结合的经济支撑框架下教育与企业、社会相结合的运作。不仅如此,职业教育自身还存在初、中、高级的不同层次,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相互衔接,整体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因而,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贯通,最终形成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4.职业教育内部的展开过程有自己独特的运行特点 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必须贴近就业市场的客观需要;贴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职业岗位群的技术操作标准要求;贴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操作应用性的现实;贴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现实环境的职业生涯实践和职业道德要求的现实体验。因此,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主导,构建与普通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师资要求,大力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落实“四贴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转变职业教育观念。(2)转换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和培养。(3)改变学校资源配置格局,注重对实训场所、设施设备的投入。(4)按照职业教育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5)重建评价指标体系,按照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规范办学行为。 5.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改革,采取重大举措,在制度性设计和政策性安排上争取突破 任何小修小补,由于职业教育内在规律的作用和历史积弊,都将无法推动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