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从单一的公有制转到以公有制为主,各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从封闭经济转到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从农村人口占80%以上转到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城市人口已占42%;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使中国经济充满了勃勃生机,获得了持续快速增长。 一、经济快速增长,国力不断增强 我国从1978年-2004年,GDP总量从3624亿元人民币增至136515亿元,年均增长9.4%。新世纪以来,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2000年,GDP总量为89468亿元,2005年达到15万亿元,年均增长8.8%。由于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大增加,不少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或名列前茅。见表1 表1: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04年 原煤(亿吨) 66.210.8 10.019.59 原油(万吨) 10405 138311630017500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 256662161355621870 钢(万吨) 317866351285029723 粮食(万吨) 30477 446244621846947 棉花(万吨)217 451 442 632 油料(万吨)5221613 2955 3057 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建成了大量的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大大改善。例如2004年,新建铁路1433公里,新建公路464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78公里,新增发电机组容量5055万千瓦。 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1132亿元,2004年达到26000亿元,2005年将超过3万亿元。国家对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的投资逐年加大。由于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3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元,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不足7平方米;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至23平方米。 二、涉外经济大幅上升,加入WTO是挑战也是机遇 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封闭的、半封闭的状态,大力开展对外贸易,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加快与国际接轨,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有很大发展。见表2 表2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04年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207 155 4743 11548 出口额(亿美元)98 621 24925934 进口额(亿美元) 109 534 22515614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大幅增加。最初几年,每年几十亿美元,1992年超过100亿美元,现在每年500-600亿美元,2004年达到60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累计已达6000亿美元,连续多年成为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大多数已经进入中国投资,有的还把其亚太总部迁到中国。 自从1994年我国实行汇制改革以来,国际收益情况良好,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从1994年初的212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底的6009亿美元,现在已达8000亿美元。 近来国外对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议论颇多。我在这里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要在合理均衡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这样对维护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世界经济正常秩序都有好处。人民币汇率的调整,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是自主决策原则。一国汇率,是国家经济主权的表现。国外一些政客、专家和媒体,对我国汇率经常评头论足,妄图施加压力。我们要维护国家经济主权。不能顺从外国政府和民间的压力,而应以维护我国经济利益为依据。二是注重机制原则。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汇率制度正在从管制外汇转向自由兑换。但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现在我们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们要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基础上的基本稳定。7月21日的汇率调整就是为了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三是利益协调原则。由于汇率影响到各个部门各个企业,因而需要考虑各方的承受能力,照顾各方的利益。四是逐步推进原则。汇率变动是影响全局的重大经济问题,不能大起大落,必须逐步推进,以维护经济稳定。五是适时调整原则。时机选择十分重要。要选择国内外经济环境、经济条件、经济态势对我国最有利的时机进行调整;而且调整的特点、方式、幅度也要适当,既能反映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也能反映国内需要与作为负责任的经济大国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需要。 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发生重大变化。按照承诺,我国关税逐步降低。关税总水平已从2000年15.6%降到2004年的10.4%,接近我国承诺的2008年10%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