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素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软实力最本质的体现。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要实现和完成“十一五”规划确立的发展目标,谋求跨越发展,促进和谐融入,就必须通过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党政干部队伍成为推进丽水跨越发展的中流砥柱。 我们的党政干部队伍素质总体上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一部分同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素质不能跟上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干部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政治上不够成熟,政治信念淡化;有的干部忘记了党的宗旨,工作作风不正,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有的不注意改造自己,思想上放松了要求,生活追求享乐,经不起考验;有的干部业务工作素质不高,对政策似懂非懂,自以为是,工作要么束手无策,要么瞎指挥;少数干部从小到大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工作一帆风顺,缺乏艰苦环境磨炼和生活的挫折,思想浮躁,急功近利,盛气凌人,等等。这些,都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两个务必”的要求不相适应。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迫切要求我们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从提升党政干部素质的角度说,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去确立价值取向: 一、增强思想政治素质,成为贤德型干部 “德者,才之帅也”,“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开篇中,据德才之辨,把人分为四种:“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世上的圣人是很少的,“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为此,司马光甚至说:“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党政干部掌握着公共资源,担负着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职责,在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同时,关键是要有高尚的品德,成为贤德君子。所谓贤德,核心就是思想政治素养,首先就是要有敏锐的政治意识,深刻的政治洞察力,严明的政治纪律,自觉地从政治上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当前特别是要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深刻理解和领会其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力求完整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掌握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从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增强分清理论是非、政治是非、价值是非的能力,增强善谋全局、辩证思维、破解难题、操作到位的能力,始终做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 二、加快知识更新,成为学习型干部 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是以思想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为前提的。是不是自觉学习、善不善于学习,决定了一个干部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决定了是否始终做到与时俱进。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科技发展和知识创新异常迅猛,科技进步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特别是科技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迅速变化,使知识老化的速度大大加快。据统计,最近3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等于过去两千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的总和。到2020年,知识的总量是现在的3-4倍;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量只占届时知识总量的1%左右。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必须随时更新知识,才能从容应对时代发展的各种挑战。 因此,在切实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根据本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培养干部的学习能力,通过加强各种新知识和新业务的培训,组织干部学习科学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现代经济、科技、法律等知识,促使机关干部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把各级机关建设成学习型的机关,把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的党组织,把党政干部培育成学习型的干部,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三、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成为服务型干部 毛泽东同志说过:“为什么人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为多数人服务而不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是维护某个剥削阶级或某个狭隘集团的私利,这是共产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鉴于历代农民起义领导者一到他们的事业胜利之后脱离群众导致腐化堕落和人亡政息的深刻教训,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号召全党学习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告诫大家不要重蹈历史覆辙。我们党现处在执政地位,获得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腐败变质的危险,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危险更大,如果放松警惕,带来的后果也会更严重。 党政干部应当对人民群众有高度的责任感,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当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把为人民群众着想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老老实实向群众学习,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用权上服务群众,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