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820;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粤O-1210(2006)01-0018-05 汇率制度指一国货币当局对于本国汇率水平确定的理论依据,维持、调整与管理汇率水平的原则、方式、方法和组织机构所作出的一系列安排和规定。它是国际货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际汇率体系的历史演变 国际汇率体系的演变历程表明: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体系,战后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始于布雷顿森林会议。其主旨在于试图以汇率的固定来避免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的负面影响以及二战前竞争性货币贬值,但又保留使汇率能进行变动的弹性。 第二阶段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全盛时期。此时固定但可调节的汇率制度大体为各国所遵行。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国际汇率制度第三阶段的开始。在这一阶段,美元、日元、英镑三大货币之间汇率自由浮动,另有若干中小规模工业国家独立浮动。在欧盟,先有联合浮动汇率制,后有单一货币欧元的创立。在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实行的汇率制度形式多样。 第四阶段始于1999年欧元的正式诞生。此阶段“三极多样”局面仍在发展。(张志超,2002)[1] 在整个演变期间,有关汇率制度选择的争论从未停止。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转而青睐于浮动汇率制。20世纪80年代,名义锚(nominal anchor)理论的盛行将学术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实行固定汇率制以治理全球性通货膨胀。20世纪90年代,新兴市场国家频繁爆发以汇率制度崩溃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危机,使长期争论不休的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再度成为焦点。 根据汇率制度的分类,将它大体分为“固定”与“浮动”之争和“两极”与“中间”之争(1999年,IMF以汇率形成机制作为分类标准,将汇率制度分为自由浮动、无区间的有管理浮动、爬行区间浮动、爬行钉住、平行钉住、其他传统的钉住、货币发行局制度、无本国法定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八类。其中,自由浮动制和货币发行局制、无本国法定货币的固定汇率制通常被称为“两极”汇率制,其余的则被称为“中间”汇率制)。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主要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之前,对汇率制定选择的讨论侧重全球体系的设计,包括对金本位制度扬弃的争论以及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废的争论。而在浮动汇率时代,由于允许汇率制度选择的多样性,对汇率制度选择的讨论在关注全球体系设计的同时,逐渐侧重于单个国家的汇率制度的选择,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的汇率制度安排上。近年来连续爆发于亚洲、俄罗斯以及巴西的金融危机进一步引发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们重新审视发展中国家的汇率选择问题。 二、关于汇率制度选择的争论 早期的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之争是与一国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机制相关的,主要表现为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孰优孰劣的争论上。目前关于汇率制度的新理论中,出现了一个争议最大、最富挑战性的理论——“中间制度消失论”。它离开了浮动和固定之争,将视线投向了两极汇率制度和中间汇率制度的比较和选择上来。这一理论的首倡者,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Eichengreen(1994,1998)[2]。该理论的要点是,唯一可持久的汇率制度是自由浮动制或是具有非常强硬承诺机制的固定汇率制(如货币联盟和货币局制度),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性汇率制度(intermediate regimes),包括软钉住汇率制(如可调节的钉住爬行钉住幅度目标汇率制以及管理浮动制)则正在消失或应当消失。因此,未来我们将会看到,各国不是选择完全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就是选择硬固定汇率制。由于中间制度消失形成所谓空缺的中部(the hollow middle),因而这一理论又称为两极汇率制度论或中空汇率制度理论(the two poles或hollowing out theory of exchange rate regimes)(许崇正,2004)[3]。 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在经济发展表现良好的新兴市场国家的爆发,引发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危机原因进行检讨。其中,对国际资本高度流动条件下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制度的讨论显得十分激烈。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关于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制度的所谓“新共识”(new consensus)。Edwards将国际学术界对新兴国家汇率安排的研究归纳为四点“新共识”: (1)以汇率作为名义锚的固定汇率制度会造成实际汇率的升值,因而固定汇率制只能作为一种短期的、过渡性的制度选择。(2)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采用汇率名义锚政策,都应同时准备好一个退出战略。(3)汇率高估的代价非常昂贵,研究和发展判断汇率是否高估的方法十分重要。(4)在长期,各国最优的汇率制度选择是浮动汇率制或具有强硬承诺机制的固定汇率制(张志超,2002)[4]。 比较流行的观点在前三点“新共识”达成一致,在最后一点上则有差异。如Chang & Velasco提出,以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来预防投机性货币攻击所导致的深重危机和经济衰退,而Lebaron & Mcculloch则认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预防危机的方式是货币局或美元化这样的严格固定汇率制。这是因为,对于多数国家,“浮动汇率提供的积极的货币政策带来的价值与严格固定汇率制提供的增强的价格稳定性相比是较小的”。从第四点新共识可以看出,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长期而言,唯一可以维持的汇率制度是自由浮动制和具有“强”承诺机制的固定汇率制;介于两者之间的所谓“中间”汇率制是不可维持的,它正在消失或应当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