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均消费增长率从1994年的31.18%一路下滑至1998年的4.87%,消费低迷成为我国宏观经济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尽管近几年政府和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及稳健的货币政策,包括增发国债以扩大政府支出、增加中低层居民收入、连续降息并开征利息税等,使得人均消费增长率有所回升,2004年为11.42%,但消费需求相对疲软之势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居民银行储蓄仍呈上升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的资料显示,2005年一季度城镇民消费性支出增幅低于可支配收入增幅1.4个百分点,消费倾向较去年同季有所下降,消费性支出增幅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由于居民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它的疲软将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速度。虽然近几年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也应看到,这主要是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如果没有消费需求的支撑,投资的过快增长往往带来盲目扩张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剧经济运行中诸多矛盾,最终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之取向。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居民的消费行为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传统生命周期一持久收入理论已经很难解释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全部,本文则试图从不确定性这一角度对消费行为进行考察。 表1 我国居民人均消费及储蓄增长率(单位:%) 年份 人均消费增长率 人均储蓄增长率年份人均消费增长率 人均储蓄增长率 1991 11.5828.13 1998 4.87 14.35 1992 19.4225.78 1999 5.59 10.73 1993 24.3927.82 2000 8.257.09 1994 31.1839.96 2001 6.24 13.86 1995 28.0636.40 2002 5.79 17.07 1996 18.1128.52 2003 7.10 18.51 1997 7.3118.94 200411.42 14.71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网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 二、不确定情况下的消费理论综述 1、随机游走假说 霍尔(Hall,1978)在永久收入假说的基础上引入理性预期,提出了随机游走假说,C[,t+1]=C[,t]+ε[,t+1]。根据这一假说,消费水平应等于预期的永久收入,消费者将根据未来劳动收入之现值总和的当期预期与上期预期之间的差额对永久收入的预期和消费水平进行调整。 2、预防性储蓄假说 里兰德(Leland,1968)认为,如果效用函数的三阶导数大于0,那么在不确定情况下,行为人会采取更为谨慎的消费行为,这就是预防性储蓄假说。对消费者最优规划的一阶条件进行泰勒展开,可得到:E[,t](C[,t+1])=C[,t]+(u
m(C[,t]))/2u″(C[,t]))E[,t](C[,t+1]-C[,t])[2]。与随机游走假说相比,消费者会进行预防性储蓄,当劳动收入的不确定程度越大时,预防性储蓄就越多,更多的财富会被转移到未来去消费。 3、流动性约束假说 流动性约束是指行为人在低收入时期无法通过提取金融资产或借款以保持正常的消费水平。在消费理论研究中,一般把流动性约束定义为消费者不能利用消费信贷进行负债消费。流动性约束假说主要有三点主要结论:第一,与不受流动性约束相比,流动性约束下的消费较低;第二,消费者一旦预期到未来可能面临流动性约束,当期消费就会下降;最后,如果消费者在第t期面临流动性约束,那么他在以后各期的消费都将受到流动性约束的影响。 4、不确定性消费理论在我国的应用 (1)随机游走假说无法解释我国目前的居民消费行为。减旭恒(1994)分别以1978—1991年间全国居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收入、资产、物价指数等数据,进行现期消费对这些经济变量的滞后一期、二期和四期的OLS回归,结果表明:①有关全国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的回归系数基本上拒绝了随机漫步假说;②有关农村居民消费的回归系数呈现一幅较复杂的图象,对于随机漫步假说的验证结论不太明确。 (2)不确定性增强了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龙志和和周浩明(2000)利用预防性储蓄模型分析了我国的消费和储蓄。他们用收入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作为工具变量,采用GMM估计方法分析了1991—1998年分地区的消费截面数据,估算了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对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万广华等(2001)对1964—1998年的数据分析也说明了改革开放以后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3)流动性约束制约了我国居民的消费。叶海云(2000)建立了一个“短视消费模型”,论证了我国目前消费疲软的根本原因是短视行为与流动性约束太强。万广华等(2001)的研究也认为,改革开放以后流动性约束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增加了一倍以上;日益增大的不确定性还进一步强化了流动性约束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