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地处皖西南,下辖8县,拥有城市人口100万,农村人口500万,农业是主要产业。近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加速发展,但旧的问题解决了,“三农”工作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政策落实成本过高 目前中央支农资金、补助、补贴的发放成本很高,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农民获得的实惠。由此,基层乡镇政府从过去向上“要钱”难,变成了现在向下“发钱”难。以为贫困户建档工作为例,这需要核定人均年收入在865元和625元以下的农户数量。为此,乡、村、组要逐一摸底排查,然后村民代表投票表决,最后核定结果张榜公示。在确定扶困对象后,又要实行动态管理,为此基层干部磨破了嘴,跑断了腿。 又如,落实贫困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农村合作医疗等各项补助都耗时费力。岳西县天堂镇东城区为了公平合理地发放1300元的特困补助,先后召开了村两委、党员、组长、村民代表4次会议,花去会议成本1500元,等于倒贴了200元。 种粮补贴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稳定农业,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而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体现了党中央重视农业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但在各地方的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影响,直补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农资价格上涨直接抵消直补惠农效应 根据安庆市农业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当地农资价格在2004年的高价格基础上,2005年继续全线上扬。春耕期间农药、农机价格上涨了5%~10%,种子、化肥、农膜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0%,个别涨幅达25%。 从经济效应来说,直补在客观上将带动粮食价格的上涨。因为粮食是基础物资,粮价上涨必将带动其他商品价格一起上涨,涨价效应不断积累放大,最终的成本提升将超过直补的增收。 农资价格上涨过快,直接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这不但使中央直补政策大打折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种田亏本是一个客观现实,而该市2005年夏粮收购呈现的稳中有降的态势也与此不无关系。 直补投入使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无人兴办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中央财政的“三农”支出为2626.22亿元,平均每个农民只能分到300元。其中直补项目为420亿元,占总支出的16%。本身有限的财政资金再以分散的形式下拨,分配到各乡镇的资金就少得可怜了。 安庆市所属县的乡镇大多数是纯农业乡镇,过去靠收农业税、“三提五统”可以搞一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而现在虽然有转移支付,但充其量只能保机构运转、保工资发放,根本无力兴办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安庆市的农业基础设施整体上已有近20年几乎没有投入。 转移支付的数额低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需要,更无法带动农业产业链的正常运转,进一步还会影响到商品流通的顺畅进行。 土地流转困难,引发矛盾纠纷 过去因为粮价低,农民不愿种地,土地抛荒严重,乡镇政府采取各种方式将土地租赁给外来企业或者个人耕种。随着近年粮价上涨和种粮直补政策的实施,曾抛荒土地的农民纷纷向乡镇政府要还土地。因为政府与外来企业、个人签订的长期合同受法律保护,这样就在政府、外来企业、本地农民三者间引发了使用权矛盾纠纷。而要回土地的农民,往往又回到一家一户小生产的模式,根本谈不到集中土地,开展规模化经营的问题。土地中产生不了预期效益,这部分农民最终难免会再次抛荒土地。 乡镇、村级债务沉重,运转困难 据安庆市基层财政部门的同志介绍,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后,虽然国家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但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可用财力还是减少了20%~40%。伴随乡镇机构改革、进行了人员分流,但真正分流出去的人员实际上很少,财政供养人口依然非常庞大。 村、村合并后,新当选的村干部工资虽然可以由上级转移支付解决,但一大批未当选和落选的村干部工龄需要政府出钱买断。而这笔钱县、乡镇、村都拿不起。由于改革的成本投入不能有效地支持,改革措施、政策与支付力量不对称,因此改革政策很难深入地贯彻执行,进而还会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2005年,安庆市在进行乡镇财务清理工作中发现,全市乡镇财政23.87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1100万元,有的高达2000万元。这已经严重制约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农村金融不为“三农”服务 目前农村金融存在的诸多问题仍然制约着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化的推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从金融服务对象来看,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应当是专业户、大户和农业产业化企业,而现有的金融组织的政策指导和具体运转都存在问题,满足不了以上几个主体的资金需求。矛盾主要集中反映在以下几点: 一是现有的正规金融机构将本来有限的农村资金转移到了城市。 据统计,全国每年通过农行及其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农信社、邮政储蓄等机构从农村转移出去的资金约6000亿元。例如,枞阳县2004年居民30亿元的存贷款差额,没有被用于当地农业投资发展,而是被全部调往了省级金融机构。 二是信贷资金非农化倾向普遍。 枞阳县农行只肯把贷款投放到教育部门,因为各类学校可以通过招收“择校生”的收费来保证自身偿还能力。而农业银行、农信社对农户的贷款渠道基本关闭。可以说没有一个农户能从农行取得贷款,从农信社贷款也需要找关系,并且只能获得所需款项的20%,剩下部分只能求助于高利贷。由此该县地下钱庄盛行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