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政之枢要,政治文明之标志,和谐社会之基石。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诚信”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的重要论断。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执政者只有取信于民,民众才会接受其理想教化,服从其指挥领导,才能团结一心,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否则,诚信这一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底线一旦崩溃,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民主意识的逐步普及和不断增强,民不可欺、无信不立的规则更加真切地成为执政之基、为官之本。因此,坚持诚信执政,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一、领导干部守信,核心是对群众负责 世无诚信不宁,国无诚信不稳,业无诚信不旺,家无诚信不和,民无诚信不立,官无诚信不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诚信的主要含义是无欺、守诺、践约,如稍稍展开阐述,就是要达到三个统一:一是言论与其所反映之对象的统一。这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真实地传达自己所掌握的客观情况,言不背实;另一方面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想法,口不违心。总的说,就是不加隐瞒。二是言行之间的统一。首先,如果我们宣扬、倡导或者表示自己信奉某种东西,我们就要切实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对于社会中的任何群体和个人都是这样,而对于社会中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管理者就更是如此。第二,如果我们作出了承诺或达成了某种契约,那就务求守诺、践约,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切不可马虎,不可随意,不可无端撕毁协议。三是前后言行之间的统一。我们知道,情况是不断变化的,要求前后言行无条件地完全一致是不合适的,这里讲的统一是从诚信原则出发,主要指下述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做出了某种承诺,达成了某种契约,公告了某项决定,即使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有一些新的因素产生,但如无碍大局或无必要作出调整,就要尽力维持原有决策适当稳定一段,切不可轻易变动。二是,如果情况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情况的变化确有必要对以前的承诺、契约、决定作出调整,也不能隐瞒,而应及时向有关方面做必要的说明,以使其理解;并及时进行协商,达成谅解,做出调整。 诚信,在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其重要意义在于:第一,诚信的精神实质是真实无妄,它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真、求实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诚信这把精神标尺面前,一切虚情假意、欺瞒诈骗的言行都将无所遁其形,都必将遭到无情的揭露、批判和唾弃。第二,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尤其是领导管理者,树立起公正、公平的处事态度和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第三,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总之,诚信是取信于人、处世立身、成就事业的初始起点和终极保障。 诚信不仅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资源。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中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便是这样的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所以,诚信对任何一个领导者来说,都是安身立命之本。这是因为领导者把握决策权、话语权,不仅管人、用人,而且也“领导”社会潮流,影响社会风气,其言谈举止,历来在社会诸多领域起支配和导向作用,是最高层次的典型示范。普通老百姓不能做到诚信,主要是损害一已;为官者不能做到诚信,则无法取信于民,政令不通,上下欺瞒,那就是为害一大片,损害的则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其所领导的整个事业,有时其后果是灾难性的。从根本上讲,领导干部讲诚信,核心是对群众负责。党和政府是不是能够取信于民,群众不看别的,就看领导干部对其履行的承诺能不能够兑现,看领导干部能不能够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帮他们谋福利。一定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讲,领导干部的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关系到社会正义与公平,也就从根本上决定着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领导干部失信,后患无穷 当前,不能不承认,一些领导干部失信,已成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是假话连篇。有的领导干部对理想信念、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对人一套、对己一套,满口大话、空话和假话,整天处于表演状态。 二是朝令夕改。有些地方党政领导不是立足本地实际,扎扎实实地一张蓝图画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而是盲目决策,乐于“唯上”、“跟风”,热衷于提新口号、出新思路,使一个地方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缺乏连续性。地方党政班子换一届,基层干部就要跟着变一次工作思路,群众就要跟着改一次致富门路。长此以往,不仅群众跟怕了,干部也搞不清该怎么干了,既劳民伤财,又影响了发展。还有的新官不理旧账,只管自己任期内的事,使一些与政府打交道的企业和个人,只信任政府首长个人,不信任政府。 三是虚报浮夸。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显示政绩,弄虚作假,捏造数字,报喜不报忧,假政绩、假数字屡禁不止。还有的大搞“圈地”运动,乱建开发区、高新园区、会展中心、主题公园等政绩工程、路边工程,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是寅吃卯粮,使一届政府一时的政绩,成为一方百姓多年的负担。现在,随着“升官”的需要,假年龄、假文凭、假学历、假职称、假审计、假评估、假承诺,也在一些干部中流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