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省市的“十一五”规划制定工作已接近尾声。围绕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这两大核心理念,各省市在总结“十五”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十一五”发展战略思路。我们从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选取10个省份,对其“十一五”规划的最新思路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可以发现许多新理念、新观点、新战略,亮点纷呈: 北京:2008年前办奥运2008年后建新城 北京市的“十一五”规划已初步完成。新城建设和2008年奥运会是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表示要办好的两件大事。不过两件大事在具体操作中会有所侧重,2008年前的工作重心将致力于奥运会,2008年后将全力投入新城建设。 在制定“十一五”规划之前,国务院已经在今年初批准通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这样,北京市的“十一五”规划就是在总体规划框架下的五年规划。秉承总体规划思路,北京市有四个定位:国家首都、国际性大都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未来5年,北京市将把重点放在城市均衡发展上。长期以来北京市为人诟病的一个方面就是城市功能过度集中。政治、文化、金融、医疗、教育等主要功能都集中在市区,导致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矛盾突出,同时北京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不够。为此在未来5年内,城市功能疏散将作为北京市发展的重点。“十一五”期间,北京将重点建设通州、顺义、亦庄三大新城。未来15年内计划兴建11个新的卫星镇,把市中心的500万居民迁移到城郊,到2020年,90%的北京居民将住在郊区。 上海:保持硬功能的同时突出强化城市软功能 “十一五”期间,上海将在继续保持城市硬功能建设力度的同时,突出、强化城市软功能开发,形成强有力的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功能。考虑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十一五”上海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上海市“十一五”战略提出了双重发展目标的思路,即功能性目标和协调性目标。所谓功能性目标,是指在经济能量积聚与释放的互动过程中,继续加快城市功能尤其是软功能的开发,力争在“十一五”末建成“四个中心”的基本框架,为把上海最终建成全球性经济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协调性目标则是指要基本消除重大的结构性矛盾,形成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关系比较合理,并具有持续发展活力的经济与社会体系,为上海城市功能的不断强化提供稳固的支撑平台。 实现上述两大目标将贯彻以下三个战略思路:第一,积极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切实解决好城市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的问题,从全面创新角度深化科教兴市,将创新扩展到整个城市。第二,努力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重升级。在中心城区集中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外围城区继续发展先进制造业。最重要的是,在发展中要集中体现结构升级和功能升级。第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加快城市功能建设的同时,把上海建设成和谐城市、人文城市、生态城市和安全城市。 天津:依托滨海新区迁动整个环渤海 国家“十一五”环渤海区域规划的关键落子,就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崛起。继6月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考察天津滨海新区后,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庆节期间也专程到滨海新区进行了考察。 从去年2月起,滨海新区管委会就开始编制《天津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今年6月初天津市政府通过的新区《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3200亿元以上。”实现上述目标,滨海新区需以每年17%以上的增幅,在环渤海地区快速崛起。 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规划列入国家战略之后,天津市对自己的定位也有了明确清晰的认识——不想当老大,愿意做老二。所谓“老二”,就是与北京“优势互补”,发展天津港等优势产业,增强天津的服务功能。新修订的天津滨海新区“十一五”规划中,其中重要的一项修改是增加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容,提出要“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服务环渤海区域经济、服务北方地区区域经济、加强与先进地区合作、增进与东北亚地区经济联系”。 重庆:建成长江上游“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 根据重庆市上半年公布的“十一五”规划编制情况,该市“十一五”规划设定了四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其中包括完成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未来5年GDP达到4900亿元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初步建成“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基本形成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配套体系。 至于“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据了解,“三中心”包括长江上游商贸中心、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长江上游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两枢纽”中第一个枢纽是“长江上游综合交通大枢纽”,第二个枢纽名曰“长江上游通信枢纽”,主要以发达的信息网络、西部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国际出口局为核心。“一基地”则是指重庆将形成长江上游现代产业基地。 山东:“十一五”瞄上经济总量第一 2005年上半年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近29%,首次超越广东居全国第一位。除了出色的规模工业增加值外,更引人注目的是山东对“十一五”期间制造业发展的规划,体现出其谋划建设制造业强省的雄心。 预计未来的5年内,山东将投资2万亿元到制造业中去。按照这个规划,山东将打造电子信息、汽车、船舶、石化、家电、食品、服装七大产业链,到2010年,7个产业链销售收入将达到22万亿元,年均增长18%。同时,山东将形成钢铁、装备制造、医药、盐化工、煤化工和新型建材等六大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