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宣布:“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① 至此,远在西南一隅的小小山城重庆一夜间陡然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即所谓陪都。此后,直到1946年4月30 日国民政府颁布还都令之前的这段时间里,陪都重庆不但承担了国际反法西斯战线远东指挥中心的任务,同时也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从1937年11月20日至1946年4月30日,总共8年又5月零10天的陪都时期,作为中国战时的大后方和文化艺术中心,重庆的电影市场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也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观,而其中,又以好莱坞电影的消长而最见戏剧性。借助对这一有趣景观的解读,无疑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中国社会变迁的细微轨迹。是为本文写作之缘起。 陪都时期重庆电影市场的好莱坞景观绝非天马行空、特立独行,相反,其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情势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上述的一切就是好莱坞景观演出的背景,离开这一背景,则一切都将是另一番景象。所以,我们的观察也就离不开上述的一切,甚至应该将其纳入一个叙事的整体。由此,我们就只能选择抗战这一宏观的历史框架作为本文写作的基本叙事框架,同时,其也将作为本文写作的基本立场与方法。 史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41年12月7 日“珍珠港事件”,也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这一段时间,称为中国抗战的前期。而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4年底这三年多的时间,称为抗战中期。进入1945年以后,随着雅尔塔会议召开和联合国的成立,随着广岛、长崎上空的原子弹爆炸,历史也就走进了抗战的后期。而本文对陪都时期重庆电影市场好莱坞景观的描述,也将以上述三个分期为依据。 一 国民政府自1937年11月20日决定迁都,到1938年12月9 日蒋介石率军事委员会统帅机关自衡阳飞抵重庆,整个迁都过程基本结束。据史料记载,至1939年1月,内迁工厂复工率已达80%②。至此,一个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兀然而立。由于远离战区,虽有敌机不断轰炸,但由于多雾气候和起伏地形所形成的天然屏障,当时敌机轰炸技术的相对欠缺,以及四川省内丰富的物产在短期内未及消耗殆尽等原因所致,颠沛流离数千里的人们感受到一种多年未得的安定,更由于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高素质人口的比例占到陪都全市人口的70%以上,于是,其对电影市场的需求也随之凸现出来。 据不完全统计,1939年陪都电影市场影片供应总量达269部。与今天电影市场的销售情况相比较,269部的年供应总量绝非小数;如果加入战争背景的考量,则几乎就要令人咋舌了。 1939年陪都电影市场供应的269部影片中,国产节目为121部,占总量的近44.98%;进口节目为148部,占总量的55.02%。其中,美国电影为82部, 占总量的30.48%;苏联电影为34部,占总量的12.64%;包括英国电影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为32部,占总量的11.90%。以上数据表明, 抗战初期陪都电影市场上国产节目是占据了较大优势的,进口节目中占据第一位的美国电影数量,也只占国产节目的67.77%。 1940年陪都电影市场影片供应总量为160部。其中,国产节目为59部,占总量的36.87%;进口节目为101部,占总量的63.13%。其中美国电影为82部,占总量的51.25%;苏联电影为12部,占总量的7.5%;英国电影为2部,占总量的1.25%;其他国家电影为5部,占总量的3.13%左右。 到1941年,陪都电影市场影片供应总量比上年上升94.3%,达到311部。其中,国产节目为121部,占总量的38.91%;而进口节目为190部,占总量的61.09%。其中美国电影为144部,占总量的46.30%;苏联电影为29部,占总量的9.32%;英国和其他国家电影共计为17部,占总量的5.47%。尽管这一年国产影片的供应量恢复到了1939年的数量,但在总量上所占的比例却与上年基本持平,而好莱坞影片的数量则上升了75.61%,并首次突破百片大关。 比照抗战前期三年中陪都电影市场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到几个多少有几分扎眼的事实。 第一,1939年国产片在陪都市场独领风骚。造成这一景观的原因, 主要在于1939年对于居住在重庆的大多数电影观众而言,是一个心理上激情喷发的时期。此前相当长的时间中,执政的国民党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一味采取退让政策,民族自尊饱受伤害。“8·13”淞沪抗战虽然中国军队遭受重创,但也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同时提升了民族自尊自强自立自救的信心和决心。而此一时期陪都电影市场上供应的国产节目中,以抗战为题材的影片占据了较大份额。官办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保家乡》、《好丈夫》,中央电影摄影场出品的《孤岛喋血》、《中华儿女》,以及香港大量私营影业公司摄制的大量抗战影片等,都获得了不菲的票房。尤其蔡楚生在香港导演的抗战影片《孤岛天堂》,于1939年10月10日至13日在“国泰”和“新川”两家影院同时上映,场场爆满,票房可观;11月15日后,又由“新川”独家放映至11月30日。《新蜀报》称:“打破任何影片在渝卖座纪录”。③ 对于数十万抛家别子,离乡背井,千里迢迢辗转来渝的外地观众而言,他们跟着政府来到偏远贫穷落后的西南后方的目的,不仅在于躲避战祸,而更多的是为了参与民族复兴的大业,因此,他们此一时期对电影的需求,就主要体现为激励斗志的抗战影片。应该说,此一时期陪都电影市场上放映的国产片最能满足广大观众的观影需求。也正因为此,国产影片在陪都电影市场才独领了一年的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