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创造都基于某些永远一成不变的东西,无论是在亚里士多德时代,还是在2006年,不论是在好莱坞、巴黎,还是在中国。因此,要想赢得游戏,首先要做的就是剥去令人眼花缭乱的外衣,探索和发现核心之处那个永远一成不变的游戏规则。《疯狂的石头》表明,宁浩和他的合作者们已经从无数好玩的电影里抽取出了那些共同的东西,这些东西在盖里奇中有,在昆廷里有,在库斯图里卡里有,在彭浩翔中有,在科恩兄弟中有,在周星驰中有,在冯小刚中有……宁浩们找到了他们共同的游戏规则之后,心甘情愿甚至满怀喜悦地受这规则的支配,照猫画虎或者照虎画猫地拍了一个属于中国、特别是属于大陆的电影,这种站在前人肩膀上的谦逊和“善假于物”的聪明成就了《疯狂的石头》,使它最终成为一部令人快乐的电影。先且不论这部电影的故事和镜语在多大的程度上模仿(甚或如一些反对者所言的“抄袭”)了《两杆大烟枪》和《偷拐抢骗》,我仅想就这部电影本身,谈一点观感。 “一切都乱套了”,这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著名开头,布尔加科夫将其原封不动地转引至《大师与玛格丽特》,来描画魔鬼沃兰德君临莫斯科后的混乱情形,现在,可以将这句话用来描述电影《疯狂的石头》所表现的世界,一块石头使得“一切都乱套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在银幕上疯狂起来。但《疯狂的石头》的作者却并不疯狂,他始终清醒地知道观影的中国大众需要的是什么,观众如何才能够发出笑声,并为满足这种需要、得到这些笑声而费尽心思,最终果然实现了“三分钟一小笑,五分钟一大笑”的理想效果。 重要的不是讲什么,而是如何讲述 有的人可以将一个好故事讲得天花乱坠,甚至可以将一个俗气的老故事讲得颇有新意,而有的人则往往将一个好故事讲得味同嚼蜡,关键就看怎么个讲法了。重要的不是讲什么,而是如何讲述,中国先锋小说当年的口号,不仅适用于电影,而且在《疯狂的石头》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作为一个古老而通俗的故事,盗宝与护宝这个内容似乎毫无新意和看点,但它的重新叙述,带给人的却不是陈旧和与之相联的厌倦,而是眼睛一亮的喜悦与快感,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讲述过程中的奇技淫巧。从头至尾,伏笔、悬念、噱头不断,叙事技巧令人眼花缭乱。并且因为多年的MTV拍摄经验,导演的镜语也行云流水。仅举几例,管中窥豹。 1.颠倒因果,置换时间序列。在《神曲》中,但丁有一句颠倒了因果、 置换了时间序列的诗句——“箭中了目标,离了弦。”先写“箭中了目标”, 后写箭“离了弦”,这种文字排列方式让人形象而轻松地领悟到这支箭的速度和力量。在《疯狂的石头》中,好几次出现这种颠倒因果、置换时间序列的情形,比如,在那场摩托车抢包撞飞汽车门的戏里,先出现车门被撞这一结果,然后才回过头来交代车门为何被撞这一原因;在国际大盗麦克与其雇主冯董对决的一场戏中,也是先出现冯董倒地这一结果,然后才出现飞刀割断颈脉这一原因。这种处理方式一改传统叙事中的按部就班,生出一种强烈的戏剧效果,强调其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干净利落,并不专为炫技,而是以技达意。 2.以立体反复叙事取代线性因果叙事。比如开场那个易拉罐, 被谢小盟从缆车上扔下来,并没有直接砸到包世宏开着的车上,扔易拉罐这个动作被一带而过,戛然而止,并未引起观众注意,却轻巧地埋下伏笔。接下来跳到另一条线索上叙事,包世宏开着车,说着闲话,忽然祸从天降,一个易拉罐由于其下落的势能,击破车窗玻璃,也击懵了开车的包世宏。镜头拉开去,观众看到上空正有一缆车驶过,于是笑声四起,因为这一事件实属“意料之外”,稍一联想,却又如此“情理之中”。观众并不希望自己被当作白痴,他们虽然没有亲眼见到易拉罐的整个运行过程,却当然明白此易拉罐即彼易拉罐。这一个小小的不具有难度的推理瞬间便悄悄完成,观众同时获得了推理和惊喜所带来的两种快感。易拉罐在两条线索中被反复讲述,仿佛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而不是按线性因果直接联系起两场戏。同时,它还水到渠成地设置了一个完美伏笔。它的完美体现在两个意义上:一是这个伏笔埋设得足够牢固,当观众的记忆急速回溯时,他们毫不费力地找到了它;二是这伏笔埋设得足够微妙,轻描淡写,没有引起观众的注意和猜测,没有让观众当即看到后面转折点的来临,所以当结果发生时,才能如此因惊喜而爆笑。同时,这个被反复讲述的易拉罐,还将黑色幽默所必不可少的荒诞感传达得淋漓尽致,它引发了一系列混乱(撞了宝马之类),形象地让观众感受到,人的命运正如上帝台球桌上的台球,轻轻一动球杆,便四处随机滚动,谁也说不准哪一颗会落进哪一个洞中。 3.黑色隐喻、喜剧反讽以及荒诞戏仿。 伊丹十三改编自大江健三郎小说的电影《平静的生活》中,有个下水道的隐喻。影片开始,精神上有障碍的作家无论如何也疏通不了自家的下水道,较劲斗气,十八般武艺都用尽了,却毫无起色,以至于污水泛滥,自己也沮丧绝望地要自杀。到了片末,下水道又堵住了,作家依然在修,但没用多久,就顺利将其疏通了。下水道堵塞隐喻了作家自身的精神障碍,当精神问题解决时,其他一切迎刃而解。与此相仿,《疯狂的石头》中,包世宏的小便也成为主人公精神状态的贴切隐喻。开头,处处倒霉事事违心的小人物包世宏尴尬地在厕所里努力着,并痛苦地自语“尿都屙不出来,你个哈儿”(后面接了一个水龙头滴水的镜头,形成喜剧性反讽),这个“哈儿”立功受赏成为英雄时,一直“屙不出来”的尿也一倾如注。与此同时,伴着片中人物历经一波三折的观众们,也随着主人公最终荒诞的胜利而如释重负。这一黑色隐喻首尾呼应,是新式的大团圆,既成就了一个封闭式戏剧结构,也将主人公和观众的所有问题和烦恼给予了象征性解决。这是类型片的要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