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著名小说家曾构思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严重分裂的家庭继承了一幢房子,家庭成员们只好都居住在这幢房子里。这是一幢庞大的世界房屋,在这个家庭里有——黑人和白人,东方人和西方人,非犹太人和犹太人,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穆斯林教徒和印度教徒——等等在思想上、文化上、兴趣爱好上都不尽相同的成员,由于他们根本无法再分散地生活,所以只好居住在一起,这样他们就必须懂得以某种方式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和平共处。”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地球上所有的居住者现在都是邻居,都居住在“世界村”。而这一世界性邻居关系的产生正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个“世界房屋”概念早已被世界各国用“全球化”一词代替。 由于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从而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贸易往来,扩大了国际市场,也促使各国经济更加开放,更加走向国际化。这一趋势,不仅逐步推倒着各国的经济壁垒,同时,世界市场的扩大也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一条有利途径。我们仅从90年代以来全球跨国投资一直保持着相当的规模,就可看出这一趋势对世界经济和各国间的相互依存所起的影响。 电影作为一种工业、科技与艺术的结晶,作为一种国际性的大众传播媒介,必然的与世界电影艺术潮流和国际电影市场密不可分,它所具有的艺术的、经济的、文化的、技术的特性,以及多项性的功能属性,都必然地使其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紧密契合,而又与世界整体经济环境与世界电影运作发展趋势互为促进、互为依托。因此当我们试图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时,应当以全球化的宏观视野,用多项的、开放的和立体化的思维方式来对其进行比较研究。 一、对全球化的认识 全球化开始阶段的根本特征是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国家资产阶级对世界市场的大规模拓展以及亚欧国家的殖民活动。第二个阶段是,随着二战后美国中心地位的确立,全球化进程所取得的巨大进展主要体现在: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经济力量对世界市场整合的推动;以及以运输通讯技术的革新为缘由,使得物质与信息的流动可以跨越空间的障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全球化进程可说是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在这个时期,美国霸权逐步减弱,全球化进程的参与者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逐步摆脱以往单一中心主导的特点,全球意识、全球共识、全球行动初见端倪,形成了多元推动、多元共存的局面。 世界电影经济、电影市场、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也与全球化进程的总体脉络紧密契合。经历了欧洲国家电影的国际性扩张时期、美国电影的霸权主导时期以及80年代以来逐步向多元推动、多元共存的多元化格局转变时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推动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力量来自于技术革新和世界市场的扩大。新技术的不断发明不仅克服了空间障碍,也为市场的整合与深化提供了物质保障;而市场则为经济生活的扩大、为新技术提供了需求动力。电影产业也不例外。 由于全球化是人类不断跨越空间、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沟通(物质的与信息的)和达成更多共识与共同行动的过程。它不仅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使得生产活动更加全球化、促进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以及各国金融更加相互融合,投资活动遍及全球,跨国公司作用更加明显,经济贸易往来范围更加广泛等;而且还使得跨文化的互动与交流、人才流动以及维护和促进世界政治体系的共同标准等都更加体现出世界性的特征。 因此,全球化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和政治现象。 二、美国电影产业全球化策略概览 据美国电影协会资料显示:到2000年,美国电影每年在其国内的票房总额已达76.6亿美元,同时还能从海外电影市场得到超过60亿美元的收入。1998年,美国的第一大出口行业既不是飞机制造业,也不是农业,而是影视和音像出版业,出口总收入达600亿美元。美国视听产业(影视和音像)在国民经济中的排位已从1985年的第11位跃居到第6位。而在录像市场上,美国1997年仅录像租赁一项收入就达96亿美元。特别是,在全球100大音影企业集团中有85%都位于第一世界,而美国的营业总额就高达1100亿美元。 早在20世纪初美国电影业人士就具有了国际化的视野,美国对世界电影市场的占领,可以追溯到一战期间。那时的好莱坞制片人就开始注意到了国外市场,并在一些主要的国外市场设立办事处。带着他们的电影,推销着他们的商品、文化和观念走向世界各地。这正如有位学者所总结的:“电影制作技术和叙事手段就是在这样的殖民政治的重要转变时期发展起来的:美国占领菲律宾和古巴;欧洲对瓜分非洲达成一致;美国土著的抵抗被粉碎。随着人权的被践踏,商业文化的出口和殖民权威的建立同步进行……好莱坞专家早在1912年就发现,好莱坞电影所到之处,对美国其它商品的需求也有所增加。”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14-1918年),美国电影乘欧洲陷于战乱之际,便逐步取代了法国、英国、德国等传统的欧洲电影基地,形成了国际化的电影市场。这为美国大量库存电影找到了市场。仅在1945年之后的四年里,就有2000部美国电影进入了意大利市场,加之美国远洋船运业的发展,更加速了它对世界电影市场的占领和控制。据美国商业部1939年的报告称,美国电影已经占到了世界电影总量的65%,海外票房收入占到了好莱坞成本回收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到60年代,美国一半的电影年收入来自于出口。从60年代起,好莱坞非洲电影出口公司在前英国殖民地的电影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当时,非洲大陆每年约放映350部影片,其中半数以上来自美国。直到70年代,英国和拉美仍是好莱坞最大的出口对象。70到80年代的恶性通货膨胀后,极大地打击了墨西哥和阿根廷的电影工业,从而又使得好莱坞电影在拉美的销量急剧上升。而到80年代中期,日本又成了好莱坞的主要海外票房来源。80年代,美国电影在欧洲共同体国家的收入剧增,到1990年,占到了当地电影收入的90%。1994年,美国年出口总额达到180亿美元,电视、电影和录像制品的出口额占到了80亿,这其中55%来自于西欧。1992年欧洲的音像制品的进口额达到前所未有的37亿美元,而其出口额仅有两亿八千八百万。